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要在程序中,记录5名学生的信息,如姓名。
如何做呢?
Python中的数据容器:
一种可以容纳多份数据的数据类型,容纳的每一份数据称之为1个元素,每一个元素,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数据,如字符串、数字、布尔等。
数据容器根据特点的不同,如:
分为5类,分别是:
列表(list)、元组(tuple)、字符串(str)、集合(set)、字典(dict)
总结:
1.什么是数据容器?
一种可以存储多个元素的Python数据类型
2.Python有哪些数据容器?
list(列表)、tuple(元组)、str(字符串)、set(集合)、dict(字典)
它们各有特点,但都满足可容纳多个元素的特性。
列表内的每一个数据,称之为元素
列表的定义方式:
注意:列表可以一次存储多个数据,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支持嵌套
代码元素:
"""
演示数据容器之:list列表
语法:[元素,元素,....]
"""
# 定义一个列表list
mu_list = ["mry", "study", "python"]
print(mu_list)
print(type(mu_list))
mu_list = ["mry", 123456, True]
print(mu_list)
print(type(mu_list))
# 定义一个嵌套的列表
mu_list = [[1,2,3],[4,5,6]]
print(mu_list)
print(type(mu_list))
总结:
1.列表的定义语法
[元素1, 元素2, 元素3, …]
2.什么是元素?
数据容器内的每一份数据,都称之为元素
3.元素的类型有限制吗?
元素的数据类型没有任何限制,甚至元素也可以是列表,这样就定义了嵌套列表
如何从列表中取出特定位置的数据呢?
我们可以使用:下标索引
如图,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位置下标索引,从前向后的方向,从0开始,依次递增
我们只需要按照下标索引,即可取得对应位置的元素。
或者,可以反向索引,也就是从后向前:从-1开始,依次递减(-1、-2、-3…)
如图,从后向前,下标索引为:-1、-2、-3,依次递减。
如果列表是嵌套的列表,同样支持下标索引
如图,下标就有2个层级了。
代码示例:
"""
演示数据容器之:list列表
语法:[元素,元素,....]
"""
# 通过下标索引取出对应位置的数据
my_list = ["Tom","Lily","Rose"]
# 列表[下标索引],从前向后从0开始,每次+1,从后向前从-1开始,每次-1
print(my_list[0])
print(my_list[1])
print(my_list[2])
# 错误示范:通过下标索引取数据,一定不要超出范围
# print(my_list[3])
# 通过下标索引取出数据(倒序取出)
print(my_list[-1])
print(my_list[-2])
print(my_list[-3])
# 取出嵌套列表的元素
my_list = [[1,2,3],[4,5,6]]
print(my_list[1][1])
总结:
1.列表的下标索引是什么?
列表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编号称之为下标索引
从前向后的方向,编号从0开始递增
从后向前的方向,编号从-1开始递减
2.如何通过下标索引取出对应位置的元素呢?
列表[下标],即可取出
3.下标索引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下标索引的取值范围,超出范围无法取出元素,并且会报错
列表除了可以:
以外,列表也提供了一系列功能:
等等功能,这些功能我们都称之为:列表的方法
回忆:函数是一个封装的代码单元,可以提供特定功能。
在Python中,如果将函数定义为class(类)的成员,那么函数会称之为:方法
方法和函数功能一样,有传入参数,有返回值,只是方法的使用格式不同:
函数的使用:
修改特定位置(索引)的元素值:
语法:列表[下标] = 值
可以使用如上语法,直接对指定下标(正向、反向下标均可)的值进行:重新赋值(修改)
插入元素
语法:列表.insert(下标,元素),在指定的下标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追加元素方式2
语法:列表.extend(其它数据容器),将其它数据容器的内容取出,依次追加到列表尾部
代码示例:
"""
演示数据容器之:list列表的常用操作
"""
mylist = ["myr","study","python"]
# 1.1 查找某元素在列表内的下标索引
index = mylist.index("study")
print(f"study在列表种的下标索引值是:{index}")
# 1.2 如果被查找的元素不存在,会报错
# index = mylist.index("hello")
# print(f"hello在列表种的下标索引值是:{index}")
# 2. 修改特定下标索引的值
mylist[0] = "Tom"
print(f"列表被修改元素值后,结果是:{mylist}")
# 3. 在指定下标位置插入新元素
mylist.insert(1,"best")
print(f"列表插入元素后,结果是:{mylist}")
# 4. 在列表的尾部追加'''单个'''新元素
mylist.append("start")
print(f"列表被修改元素值后,结果是:{mylist}")
# 5. 在列表的尾部追加'''一批'''新元素
mylist2 = [1,2,3]
mylist.extend(mylist2)
print(f"列表在追加了一个新的列表后,结果是:{mylist}")
# 6. 删除指定下标索引的元素(2种方式)
mylist = ["myr","study","python"]
# 6.1 方式1:del 列表[下标]
del mylist[2]
print(f"列表删除元素后结果是:{mylist}")
# 6.2 方式2:列表.pop(下标)
mylist = ["myr","study","python"]
element = mylist.pop(2)
print(f"通过pop方法取出元素后列表内容:{mylist},取出的元素是:{element}")
# 7. 删除某元素在列表种的第一个匹配项
mylist = ["myr","study","myr","study","python"]
mylist.remove("study")
print(f"通过remove方法移除元素后,列表的结果是:{mylist}")
# 8. 清空列表
mylist.clear()
print(f"列表被清空了,结果是:{mylist}")
# 9. 统计列表内某元素的数量
mylist = ["myr","study","myr","study","python"]
count = mylist.count("study")
print(f"列表种study的数量是:{count}")
# 10. 统计列表种全部的元素数量
mylist = ["myr","study","myr","study","python"]
count = len(mylist)
print(f"列表的元素数量总共有:{count}个")
运行结果:
D:\python\python-learn\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ython-learn\44_list列表的常用操作.py
study在列表种的下标索引值是:1
列表被修改元素值后,结果是:['Tom', 'study', 'python']
列表插入元素后,结果是:['Tom', 'best', 'study', 'python']
列表被修改元素值后,结果是:['Tom', 'best', 'study', 'python', 'start']
列表在追加了一个新的列表后,结果是:['Tom', 'best', 'study', 'python', 'start', 1, 2, 3]
列表删除元素后结果是:['myr', 'study']
通过pop方法取出元素后列表内容:['myr', 'study'],取出的元素是:python
通过remove方法移除元素后,列表的结果是:['myr', 'myr', 'study', 'python']
列表被清空了,结果是:[]
列表种study的数量是:2
列表的元素数量总共有:5个
进程已结束,退出代码为 0
经过上述对列表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列表有如下特点:
练习案例:常用功能练习
有一个列表,内容是:[21,25,21,23,22,20],记录的是一批学生的年龄
请通过列表的功能(方法),对其进行
1.定义这个列表,并用变量接收它
2.追加一个数字31,到列表的尾部
3.追加一个新列表[29,33,30],到列表的尾部
4.取出第一个元素(应是:21)
5.取出最后一个元素(应是:30)
6.查找元素31,在列表种的下标位置
"""
列表常用功能练习
"""
mylist = [21,25,21,23,22,20]
mylist.append(31)
mylist.extend([29,33,30])
print(f"列表内容是:{mylist}")
element = mylist[0]
print(f"列表第一个元素是:{element}")
element = mylist[-1]
print(f"列表最后一个元素是:{element}")
index = mylist.index(31)
print(f"元素31在列表中的下标位置是:{index}")
既然数据容器可以存储多个元素,那么,就会有需求从容器内依次取出元素进行操作。
将容器内的元素依次取出进行处理的行为,称之为:遍历、迭代。
如何遍历列表的元素呢?
如何在循环中取出列表的元素呢?
循环条件如何控制?
除了while循环外,Python种还有另外一种循环形式:for循环。
对比while,for循环更加适合对列表等数据容器进行遍历。
表示,从容器内,依次取出元素并赋值到临时变量上。
在每一次的循环中,我们可以对临时变量(元素)进行处理。
代码示例:
"""
演示使用while和for循环遍历列表
"""
def list_while_func():
"""
使用while循环遍历列表的演示函数
:return: None
"""
mylist = ["myr", "study", "python"]
# 循环控制变量通过下标索引来控制,默认0
# 每一次循环将下标索引变量+1
# 循环条件:下标索引变量 < 列表的元素数量
# 定义一个变量用来标记列表的下标
i = 0 # 初始值为0
while i < len(mylist):
# 通过i变量取出对应的下标的元素
print(f"列表的元素是:{mylist[i]}")
i += 1
def list_for_func():
"""
使用for循环遍历列表的演示函数
:return: None
"""
mylist = [1,2,3,4,5,6]
# for 临时变量 in 数据容器:
for element in mylist:
print(f"列表的元素有:{element}")
list_while_func()
list_for_func()
while循环和for循环,都是循环语句,但细节不同:
总结:
1.什么是遍历?
将容器内的元素依次取出,并处理,称之为遍历操作
2.如何遍历列表的元素?
可以使用while或for循环
3.for循环的语法:
4.for循环和while对比
思考:列表是可以修改的。
如果想要传递的信息,不被篡改,列表就不合适了。
元组同列表一样,都是可以封装多个、不同类型的元素在内。
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元组一旦定义完成,就不可修改
所以,当我们需要在程序内封装数据,又不希望封装的数据被篡改,那么元组就非常合适了
元组定义:定义元组使用小括号,且使用逗号隔开各个数据,数据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注意事项
元组由于不可修改的特性,所以其操作方法非常少。
经过上述对元组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列表有如下特点:
多数特性和list一致,不同点在于不可修改的特性。
总结:
1.元组的定义方式:
3.元组的注意事项:
代码示例:
"""
演示tuple元组的定义和操作
"""
# 定义元组
t1 = (1, "Hello", True)
t2 = ()
t3 = tuple()
print(f"t1的类型是:{type(t1)},内容是:{t1}")
print(f"t2的类型是:{type(t2)},内容是:{t2}")
print(f"t3的类型是:{type(t3)},内容是:{t3}")
# 定义单个元素的元组
t4 = ("hello",)
print(f"t4的类型是:{type(t4)},内容是:{t4}")
# 元组的嵌套
t5 = ((1,2,3),(4,5,6))
print(f"t5的类型是:{type(t5)},内容是:{t5}")
# 下标索引去取出内容
num = t5[1][2]
print(f"从嵌套元组中取出的数据是:{num}")
# 元组的操作:index查找方法
t6 = ("myr", "study", "python")
index = t6.index("study")
print(f"在元组t6中查找study的下标是:{index}")
# 元组的操作:count统计方法
t7 = ("myr", "study","myr", "study", "python")
num = t7.count("study")
print(f"在元组t7中统计study的数量有:{num}个")
# 元组的操作:len函数统计元组元素数量
t8 = ("myr", "study","myr", "study", "python")
num = len(t8)
print(f"t8元组中的元素有:{num}个")
# 元组的遍历:while
index = 0
while index < len(t8):
print(f"元组的元素有:{t8[index]}")
index += 1
# 元组的遍历:for
for element in t8:
print(f"2元组的元素有:{element}")
# 定义一个元组
t9 = (1,2,["myr", "study"])
print(f"t9的内容是:{t9}") # 结果:t9的内容是:(1, 2, ['myr', 'study'])
t9[2][0] = "Tom"
t9[2][1] = "Go"
print(f"t9的内容是:{t9}") # 结果:t9的内容是:(1, 2, ['Tom', 'Go'])
# 不可以替换list为其它list或其它类型
# t10 = (1,2,["myr", "study"])
# t10[1] = [1,2,3]
# print(f"t10的内容是:{t10}")
输出结果:
D:\python\python-learn\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ython-learn\tuple元组.py
t1的类型是:<class 'tuple'>,内容是:(1, 'Hello', True)
t2的类型是:<class 'tuple'>,内容是:()
t3的类型是:<class 'tuple'>,内容是:()
t4的类型是:<class 'tuple'>,内容是:('hello',)
t5的类型是:<class 'tuple'>,内容是:((1, 2, 3), (4, 5, 6))
从嵌套元组中取出的数据是:6
在元组t6中查找study的下标是:1
在元组t7中统计study的数量有:2个
t8元组中的元素有:5个
元组的元素有:myr
元组的元素有:study
元组的元素有:myr
元组的元素有:study
元组的元素有:python
2元组的元素有:myr
2元组的元素有:study
2元组的元素有:myr
2元组的元素有:study
2元组的元素有:python
t9的内容是:(1, 2, ['myr', 'study'])
t9的内容是:(1, 2, ['Tom', 'Go'])
进程已结束,退出代码为 0
尽管字符串看起来并不像:列表、元组那样,一看就是存放了许多数据的容器。
但不可否认的是,字符串同样也是数据容器的一员。
字符串是字符的容器,一个字符串可以存放任意数量的字符。
如,字符串:“itheima”
和其它容器如:列表、元组一样,字符串也可以通过下标进行访问
同元组一样,字符串是一个:无法修改的数据容器。
所以:
均无法完成。如果必须要做,只能得到一个新的字符串,旧的字符串是无法修改
字符串的替换
语法:字符串.replace(字符串1,字符串2)
功能:将字符串内的全部:字符串1,替换为字符串2
注意:不是修改字符串本身,而是得到了一个新字符串哦
可以看到,字符串name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而是得到了一个新字符串对象
字符串的分割
语法:字符串.split(分隔符字符串)
功能:按照指定的分隔符字符串,将字符串划分为多个字符串,并存入列表对象中
注意:字符串本身不变,而是得到了一个列表对象
可以看到,字符串按照给定的 <空格>进行了分割,变成多个子字符串,并存入一个列表对象中。
字符串的规整操作(去前后指定字符串)
语法:字符串.strip(字符串)
注意,传入的是“12” 其实就是:”1”和”2”都会移除,是按照单个字符。
可以看出:
均算作1个字符
代码示例:
"""
演示以数据容器的角色,学习字符串的相关操作
"""
my_str = "mry and tom"
# 通过下标索引取值
value = my_str[2]
value2 = my_str[-9]
print(f"从字符串{my_str}取下标为2的元素值是:{value},取下标为-9的元素值是:{value2}")
# 结果:从字符串mry and tom取下标为2的元素值是:y,取下标为-9的元素值是:y
# index方法
value = my_str.index("and")
print(f"在字符串{my_str}中查找and,其起始下标是:{value}")
# 结果:在字符串mry and tom中查找and,其起始下标是:4
# replace方法
new_my_str = my_str.replace("a","123")
print(f"将字符串{my_str},进行替换后得到:{new_my_str}")
# 结果:将字符串mry and tom,进行替换后得到:mry 123nd tom
# split方法
my_str = "mry and tom"
my_str_list = my_str.split(" ")
print(f"将字符串{my_str}进行split切分后得到:{my_str_list},类型是:{type(my_str_list)}")
# 结果:将字符串mry and tom进行split切分后得到:['mry', 'and', 'tom'],类型是:<class 'list'>
# strip方法
my_str = " mry and tom "
new_my_str = my_str.strip()
print(f"字符串{my_str}被strip后,结果是:{new_my_str}")
# 结果:字符串 mry and tom 被strip后,结果是:mry and tom
my_str = "12mry and tom21"
new_my_str = my_str.strip("12")
print(f"字符串{my_str}被strip('12')后,结果是:{new_my_str}")
# 结果:字符串12mry and tom21被strip('12')后,结果是:mry and tom
# 统计字符中某字符串的出现次数,count
my_str = "mry and tom"
count = my_str.count("a")
print(f"字符串{my_str}中a出现的次数是:{count}")
# 结果:字符串mry and tom中a出现的次数是:1
# 统计字符串的长度 len()
my_str = "1234 mry and tom !@#$ 好好学习"
num = len(my_str)
print(f"字符串{my_str}的长度是:{num}")
# 结果:字符串1234 mry and tom !@#$ 好好学习的长度是:26
同列表、元组一样,字符串也支持while循环和for循环进行遍历
代码演示:
my_str = "mryandtom"
# while循环遍历字符串
index = 0
while index < len(my_str):
print(f"字符串遍历的元素是:{my_str[index]}")
index += 1
# for循环遍历字符串
for element in my_str:
print(f"2字符串遍历的元素是:{element}")
输出结果:
my_str = "mryandtom"
# while循环遍历字符串
index = 0
while index < len(my_str):
print(f"字符串遍历的元素是:{my_str[index]}")
index += 1
# for循环遍历字符串
for element in my_str:
print(f"2字符串遍历的元素是:{element}")
作为数据容器,字符串有如下特点:
基本和列表、元组相同
不同与列表和元组的在于:字符串容器可以容纳的类型是单一的,只能是字符串类型。
不同于列表,相同于元组的在于:字符串不可修改
总结:
1.字符串为什么被称之为数据容器呢?
字符串可以看做是字符的容器,支持下标索引等特性
2.字符串有哪些常用操作方法?
序列是指:内容连续、有序,可使用下标索引的一类数据容器
列表、元组、字符串,均可以视为序列。
如图,序列的典型特征就是:有序并可用下标索引,字符串、元组、列表均满足这个要求。
序列支持切片,即:列表、元组、字符串,均支持进行切片操作
切片:从一个序列中,取出一个子序列。
语法:序列[起始下标:结束下标:步长]
表示从序列中,从指定位置开始,依次取出元素,到指定位置结束,得到一个新序列:
注意,此操作不会影响序列本身,而是会得到一个新的序列(列表、元组、字符串)
代码示例:
"""
演示对序列进行切片操作
"""
# 对list进行切片,从1开始,4结束,步长1
my_list = [0,1,2,3,4,5,6]
result1 = my_list[1:4] # 步长默认是1,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print(f"结果1:{result1}")
# 对tuple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最后结束,步长1
my_tuple = (0,1,2,3,4,5,6)
result2 = my_tuple[:] # 起始和结束不写表示从头到尾,步长为1可以省略
print(f"结果2:{result2}")
# 对str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最后结束,步长2
my_str ="01234567"
result3 = my_str[::2]
print(f"结果3:{result3}")
# 对str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最后结束,步长-1
my_str = "01234567"
result4 = my_str[::-1] # 等同于将序列反转了
print(f"结果4:{result4}")
# 对列表进行切片,从3开始,到1结束,步长-1
my_list = [0,1,2,3,4,5,6]
result5 = my_list[3:1:-1]
print(f"结果5:{result5}")
# 对元组进行切片,从头开始,到尾结束,步长-2
my_tuple = (0,1,2,3,4,5,6)
result6 = my_tuple[::-2]
print(f"结果6:{result6}")
总结:
1.什么是序列?
内容连续、有序,支持下标索引的一类数据容器
2.哪些数据容器可以视为序列?
列表、元组、字符串
3.序列如何做切片
序列[起始:结束:步长]
练习案例:序列的切片实践
有字符串:“好好学习,上向天天来,nohtyP学”
可用方式参考:
"""
演示序列的切片的课后练习
"""
my_str = "好好学习,上向天天来,nohyP学"
# 倒序字符串且切片取出
result1 = my_str[::-1][8:12]
print(f"方式1结果是:{result1}")
# 切片取出,然后倒序
result2 = my_str[8:4:-1]
print(f"方式2结果是:{result2}")
# split分隔"," replace替换"来"为空,倒序字符串
result3 = my_str.split(",")[1].replace("来","")[::-1]
print(f"方式3结果是:{result3}")
我们目前接触到了列表、元组、字符串三个数据容器了。基本满足大多数的使用场景。
为何又需要学习新的集合类型呢?
通过特性来分析:
同学们,有没有看出一些局限?
局限就在于:它们都支持重复元素。
如果场景需要对内容做去重处理,列表、元组、字符串就不方便了。
而集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支持元素的重复(自带去重功能)、并且内容无序
和列表、元组、字符串等定义基本相同:
首先,因为集合是无序的,所以集合不支持:下标索引访问
但是集合和列表一样,是允许修改的,所以我们来看看集合的修改方法。
从集合中随机取出元素
语法:集合.pop(元素),功能,从集合中随机取出一个元素
结果:会得到一个元素的结果。同时集合本身被修改,元素被移除
取出2个集合的差集
语法:集合1.difference(集合2),功能:取出集合1和集合2的差集(集合1有而集合2没有的)
结果:得到一个新集合,集合1和集合2不变
消除2个集合的差集
语法:集合1.difference_update(集合2)
功能:对比集合1和集合2,在集合1内,删除和集合2相同的元素。
结果:集合1被修改,集合2不变
2个集合合并
语法:集合1.union(集合2)
功能:将集合1和集合2组合成新集合
结果:得到新集合,集合1和集合2不变
要注意:集合不支持下标索引,所以也就不支持使用while循环。
经过上述对集合的学习,可以总结出集合有如下特点:
总结:
1.集合有哪些特点
2.集合的定义方式:
{元素, 元素, …, 元素}
3.集合的常用操作
4.如何遍历集合元素
代码示例:
"""
演示数据容器集合的使用
"""
# 定义集合
my_set = {"myr","study","python","myr","study","python","myr","study","python"}
my_set_empty = set() # 定义空集合
print(f"my_set的内容是:{my_set},类型是:{type(my_set)}")
print(f"my_set_empty的内容是:{my_set_empty},类型是:{type(my_set_empty)}")
# 添加新元素
my_set.add("Hello")
my_set.add("World")
my_set.add("python")
print(f"my_set添加元素后结果是:{my_set}")
# 结果:my_set添加元素后结果是:{'myr', 'python', 'study', 'Hello', 'World'}
# 移除元素
my_set.remove("Hello")
print(f"my_set移除Hello后,结果是:{my_set}")
# 结果:my_set移除Hello后,结果是:{'World', 'python', 'myr', 'study'}
# 随机取出一个元素
my_set = {"myr","study","python"}
element = my_set.pop()
print(f"集合被取出元素是:{element},取出元素后:{my_set}")
# 结果:集合被取出元素是:study,取出元素后:{'myr', 'python'}
# 清空集合
my_set.clear()
print(f"集合被清空啦,结果是:{my_set}")
# 结果:集合被清空啦,结果是:set()
# 去2个集合的差集
set1 = {1,2,3}
set2 = {1,5,6}
set3 = set1.difference(set2)
print(f"取出差集后的结果是:{set3}")
print(f"取差集后,原有set1的内容:{set1}")
print(f"取差集后,原有set2的内容:{set2}")
# 消除2个集合的差集
set1 = {1,2,3}
set2 = {1,5,6}
set3 = set1.difference_update(set2)
print(f"消除差集后,集合1结果:{set1}")
print(f"消除差集后,集合2结果:{set2}")
# 2个集合合并为1个
set1 = {1,2,3}
set2 = {1,5,6}
set3 = set1.union(set2)
print(f"2集合合并结果:{set3}")
print(f"合并后集合1:{set1}")
print(f"合并后集合2:{set2}")
# 统计集合元素数量
set1 = {1,2,3,4,5}
num = len(set1)
print(f"集合内的元素数量有:{num}个")
# 集合的遍历
# 集合不支持下标索引,不能用while循环
# 可用用for循环
set1 = {1,2,3,4,5}
for element in set1:
print(f"集合的元素有:{element}")
输出结果:
D:\python\python-learn\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ython-learn\50_集合.py
my_set的内容是:{'python', 'myr', 'study'},类型是:<class 'set'>
my_set_empty的内容是:set(),类型是:<class 'set'>
my_set添加元素后结果是:{'World', 'Hello', 'myr', 'study', 'python'}
my_set移除Hello后,结果是:{'World', 'myr', 'study', 'python'}
集合被取出元素是:python,取出元素后:{'myr', 'study'}
集合被清空啦,结果是:set()
取出差集后的结果是:{2, 3}
取差集后,原有set1的内容:{1, 2, 3}
取差集后,原有set2的内容:{1, 5, 6}
消除差集后,集合1结果:{2, 3}
消除差集后,集合2结果:{1, 5, 6}
2集合合并结果:{1, 2, 3, 5, 6}
合并后集合1:{1, 2, 3}
合并后集合2:{1, 5, 6}
集合内的元素数量有:5个
集合的元素有:1
集合的元素有:2
集合的元素有:3
集合的元素有:4
集合的元素有:5
进程已结束,退出代码为 0
字典的定义,同样使用{},不过存储的元素是一个个的:键值对,如下语法:
字典同集合一样,不可以使用下标索引
但是字典可以通过key值来获取对应的value
字典的Key和Value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Key不可为字典)
那么,就表明,字典是可以嵌套的
需求如下:记录学生各科的考试信息
代码:
代码示例:
"""
演示数据容器字典的定义
"""
# 定义字典
my_dict1 = {"王力宏": 99 , "周杰伦": 88 , "林俊杰": 77}
# 定义空字典
my_dict2 = {}
my_dict3 = dict()
print(f"字典1的内容是:{my_dict1},类型:{type(my_dict1)}")
print(f"字典2的内容是:{my_dict2},类型:{type(my_dict2)}")
print(f"字典3的内容是:{my_dict3},类型:{type(my_dict3)}")
# 定义重复key的字典
my_dict1 = {"王力宏": 99 , "王力宏": 88 , "林俊杰": 77}
print(f"重复key的字典的内容是:{my_dict1}")
# 从字典中基于key获取value
my_dict1 = {"王力宏": 99 , "周杰伦": 88 , "林俊杰": 77}
score = my_dict1["王力宏"]
print(f"王力宏的考试分数是:{score}")
# 定义嵌套字典
stu_score_dict = {
"王力宏": {
"语文": 77,
"数学": 66,
"英语": 33
} ,
"周杰伦": {
"语文": 66,
"数学": 86,
"英语": 96
} ,
"林俊杰": {
"语文": 33,
"数学": 55,
"英语": 66
}
}
print(f"学生的考试信息是:{stu_score_dict}")
# 从嵌套字典中获取数据
# 查看一下周杰伦的语文信息
score = stu_score_dict["周杰伦"]["语文"]
print(f"周杰伦的语文分数是:{score}")
score = stu_score_dict["林俊杰"]["英语"]
print(f"林俊杰的英语分数是:{score}")
输出结果:
D:\python\python-learn\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ython-learn\51_字典.py
字典1的内容是:{'王力宏': 99, '周杰伦': 88, '林俊杰': 77},类型:<class 'dict'>
字典2的内容是:{},类型:<class 'dict'>
字典3的内容是:{},类型:<class 'dict'>
重复key的字典的内容是:{'王力宏': 88, '林俊杰': 77}
王力宏的考试分数是:99
学生的考试信息是:{'王力宏': {'语文': 77, '数学': 66, '英语': 33}, '周杰伦': {'语文': 66, '数学': 86, '英语': 96}, '林俊杰': {'语文': 33, '数学': 55, '英语': 66}}
周杰伦的语文分数是:66
林俊杰的英语分数是:66
进程已结束,退出代码为 0
总结:
1.为什么使用字典
字典可以提供基于Key检索Value的场景实现
就像查字典一样
2.字典的定义语法
3.字典的注意事项
经过上述对字典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字典有如下特点:
2.操作注意
代码示例:
"""
演示字典的常用操作
"""
my_dict = {"王力宏": 99 , "周杰伦": 88 , "林俊杰": 77}
# 新增元素
my_dict["张信哲"] = 66
print(f"字典经过新增元素后,结果:{my_dict}")
# 更新元素
my_dict["周杰伦"] = 33
print(f"字典经过更新元素后,结果:{my_dict}")
# 删除元素
score = my_dict.pop("周杰伦")
print(f"字典中被移除了一个元素,结果:{my_dict},周杰伦的考试分数是:{score}")
# 清空元素
my_dict.clear()
print(f"字典被清空了,内容是:{my_dict}")
# 获取全部的Key
my_dict = {"王力宏": 99 , "周杰伦": 88 , "林俊杰": 77}
keys = my_dict.keys()
print(f"字典的全部keys是:{keys}")
# 遍历字典
# 方式1:通过获取到全部的key来完成遍历
for key in keys:
print(f"字典的key是:{key}")
print(f"字典的value是:{my_dict[key]}")
# 方式2:直接对字典进行for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是直接得到key
for key in my_dict:
print(f"字典的key是:{key}")
print(f"字典的value是:{my_dict[key]}")
# 统计字典内的元素数量
num = len(my_dict)
print(f"字典中的元素数量有:{num}个")
输出结果:
D:\python\python-learn\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ython-learn\52_字典的常用操作.py
字典经过新增元素后,结果:{'王力宏': 99, '周杰伦': 88, '林俊杰': 77, '张信哲': 66}
字典经过更新元素后,结果:{'王力宏': 99, '周杰伦': 33, '林俊杰': 77, '张信哲': 66}
字典中被移除了一个元素,结果:{'王力宏': 99, '林俊杰': 77, '张信哲': 66},周杰伦的考试分数是:33
字典被清空了,内容是:{}
字典的全部keys是:dict_keys(['王力宏', '周杰伦', '林俊杰'])
字典的key是:王力宏
字典的value是:99
字典的key是:周杰伦
字典的value是:88
字典的key是:林俊杰
字典的value是:77
字典的key是:王力宏
字典的value是:99
字典的key是:周杰伦
字典的value是:88
字典的key是:林俊杰
字典的value是:77
字典中的元素数量有:3个
进程已结束,退出代码为 0
数据容器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简单的分类:
基于各类数据容器的特点,它们的应用场景如下:
数据容器尽管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也有通用的一些操作。
首先,在遍历上:
尽管遍历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支持遍历操作。
通用排序功能
sorted(容器, [reverse=True])
将给定容器进行排序
注意,排序后都会得到列表(list)对象。
代码示例:
"""
演示数据容器的通用功能
"""
my_list = [1,2,3,4,5]
my_tuple = (1,2,3,4,5)
my_str = "abcdefg"
my_set = {1,2,3,4,5}
my_dict = {"key1": 1,"key2": 2,"key3": 3,"key4": 4,"key5": 5}
# len元素个数
print(f"列表 元素个数有:{len(my_list)}")
print(f"元组 元素个数有:{len(my_tuple)}")
print(f"字符串元素个数有:{len(my_str)}")
print(f"集合 元素个数有:{len(my_set)}")
print(f"字典 元素个数有:{len(my_dict)}")
# max 最大元素
print(f"列表 最大的元素是:{max(my_list)}")
print(f"元组 最大的元素是:{max(my_tuple)}")
print(f"字符串最大的元素是:{max(my_str)}")
print(f"集合 最大的元素是:{max(my_set)}")
print(f"字典 最大的元素是:{max(my_dict)}")
# min最小元素
print(f"列表 最小的元素是:{min(my_list)}")
print(f"元组 最小的元素是:{min(my_tuple)}")
print(f"字符串最小的元素是:{min(my_str)}")
print(f"集合 最小的元素是:{min(my_set)}")
print(f"字典 最小的元素是:{min(my_dict)}")
# 类型转换:容器转列表
print(f"列表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my_list)}")
print(f"元组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my_tuple)}")
print(f"字符串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my_str)}")
print(f"集合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my_set)}")
print(f"字典转列表的结果是:{list(my_dict)}")
# 类型转换:容器转元组
print(f"列表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my_list)}")
print(f"元组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my_tuple)}")
print(f"字符串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my_str)}")
print(f"集合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my_set)}")
print(f"字典转元组的结果是:{tuple(my_dict)}")
# 类型转换:容器转字符串
print(f"列表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my_list)}")
print(f"元组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my_tuple)}")
print(f"字符串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my_str)}")
print(f"集合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my_set)}")
print(f"字典转字符串的结果是:{str(my_dict)}")
# 类型转换:容器转集合
print(f"列表转集合的结果是:{set(my_list)}")
print(f"元组转集合的结果是:{set(my_tuple)}")
print(f"字符串转集合的结果是:{set(my_str)}")
print(f"集合转集合的结果是:{set(my_set)}")
print(f"字典转集合的结果是:{set(my_dict)}")
# sorted排序
print(f"列表对象的排序结果是:{sorted(my_list)}")
print(f"元组对象的排序结果是:{sorted(my_tuple)}")
print(f"字符串对象的排序结果是:{sorted(my_str)}")
print(f"集合对象的排序结果是:{sorted(my_set)}")
print(f"字典对象的排序结果是:{sorted(my_dict)}")
print(f"列表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sorted(my_list,reverse=True)}")
print(f"元组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sorted(my_tuple,reverse=True)}")
print(f"字符串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sorted(my_str,reverse=True)}")
print(f"集合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sorted(my_set,reverse=True)}")
print(f"字典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sorted(my_dict,reverse=True)}")
输出结果:
D:\python\python-learn\venv\Scripts\python.exe D:\python\python-learn\53_数据容器通用功能.py
列表 元素个数有:5
元组 元素个数有:5
字符串元素个数有:7
集合 元素个数有:5
字典 元素个数有:5
列表 最大的元素是:5
元组 最大的元素是:5
字符串最大的元素是:g
集合 最大的元素是:5
字典 最大的元素是:key5
列表 最小的元素是:1
元组 最小的元素是:1
字符串最小的元素是:a
集合 最小的元素是:1
字典 最小的元素是:key1
列表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符串转列表的结果是:['a', 'b', 'c', 'd', 'e', 'f', 'g']
集合转列表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典转列表的结果是:['key1', 'key2', 'key3', 'key4', 'key5']
列表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符串转元组的结果是:('a', 'b', 'c', 'd', 'e', 'f', 'g')
集合转元组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典转元组的结果是:('key1', 'key2', 'key3', 'key4', 'key5')
列表转字符串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字符串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符串转字符串的结果是:abcdefg
集合转字符串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典转字符串的结果是:{'key1': 1, 'key2': 2, 'key3': 3, 'key4': 4, 'key5': 5}
列表转集合的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转集合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符串转集合的结果是:{'d', 'g', 'b', 'e', 'c', 'f', 'a'}
集合转集合的结果是:{1, 2, 3, 4, 5}
字典转集合的结果是:{'key2', 'key1', 'key5', 'key4', 'key3'}
列表对象的排序结果是:[1, 2, 3, 4, 5]
元组对象的排序结果是:[1, 2, 3, 4, 5]
字符串对象的排序结果是:['a', 'b', 'c', 'd', 'e', 'f', 'g']
集合对象的排序结果是:[1, 2, 3, 4, 5]
字典对象的排序结果是:['key1', 'key2', 'key3', 'key4', 'key5']
列表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5, 4, 3, 2, 1]
元组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5, 4, 3, 2, 1]
字符串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g', 'f', 'e', 'd', 'c', 'b', 'a']
集合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5, 4, 3, 2, 1]
字典对象的反向排序结果是:['key5', 'key4', 'key3', 'key2', 'key1']
进程已结束,退出代码为 0
在程序中,字符串所用的所有字符如:
每一个字符都能对应上一个:数字的码值
字符串进行比较就是基于数字的码值大小进行比较的。
字符串是按位比较,也就是一位位进行对比,只要有一位大,那么整体就大。
总结:
1.字符串如何比较
从头到尾,一位位进行比较,其中一位大,后面就无需比较了。
2.单个字符之间如何确定大小?
通过ASCII码表,确定字符对应的码值数字来确定大小
代码示例:
"""
演示字符串大小比较
"""
# abc 比较 abd
print(f"abd大于abc,结果:{'abd' > 'abc'}")
# a 比较 ab
print(f"ab大于a,结果:{'ab' > 'a'}")
# a 比较 A
print(f"a 大于 A,结果:{'a' > 'A'}")
# key1 比较 key2
print(f"key2 > key1,结果:{'key2' > '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