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1 为知识焦虑付费10万+后,我明白了这几个道理

最近盘点了一下自己从2015年到2018年的财务状况,被自己的消费吓了一跳。每年花在学习上面的自己差不多要2-3万左右,这仅仅是线上学习的费用,还不包含买书的费用。想想看,一年花在学习上的消费居然超过了工资收入的60%。然而,这些所谓的学习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职场提升,财务管道开拓,仅仅让自己产生了更多的中年焦虑感。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我的操作就是,在铺天盖地的中年危机,被同龄人抛弃的节奏中,不断买课,思维导图,房树人心理学,时间管理,绘画,视觉笔记,写作课,从39元,到69元,再到99元,到199元,最后到1299元,朋友圈流行什么就买什么。这些课程除了让我认识到自己真的没有绘画天分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学会。究其原因,并不是课程不好,而是我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不正确。

从这些年10万+的坑里面,我渐渐明白了付费学习的一些问题,希望给以后的自己一些指导。

1、知识不重要,你用知识做什么才重要。

现在的知识那么泛滥,单独拥有知识,并不能带来力量。知识的获取变得高效便捷,而且丰富多彩,现在竞争的不再是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知识的使用效率的高低。同样的学习手帐,你知道一些手帐的基础知识,如何排版,配色,但是你不去做一下自己的手帐,光拥有哪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真正的学习手帐,而是去使用它在,作出自己的个人成长体系工具或者变成个人IP的推广工具,这才是使用手帐知识。

2、没有投资意识的成人学习都是无效学习。

除去为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生活进行的学习,其他的成人学习,比如英文,写作,不都是带有一种目的,期待达到某种结果的吗?这种成人学习方式其实和我们日常的投资是一样的,日常投资是用金钱去购买理财产品,然后获得收益,我们的学习是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获得技能提升,职场加薪,转换跑道等等目的。既然投资和学习一样,那我们在决定要学习一门技能之前,是否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呢?在学习一门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多少,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结果具体是什么?如果不去考虑成本和收益,那种学习就是自嗨式的,仅仅陷于我很努力式打卡,对自己的提升并没有任何用处。

3、学习是终身的,不是21天。

现在市面上的课程,很多都是7天,14天,21天。诚然,这些入门级的天数都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技能的大致学习思路,但是要精通这个技能,我们需要的时间往往不止21天。《习惯的力量》中提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90天甚至140天以上才能稳固下来,一个新技能的掌握,至少也要3*21天,入门-实践-不断修正,所以我们对于一门新技能学习的时间也要有一定的意识,21天只是一个入门,而不是终点。

另外如何避免自己忍不住为知识焦虑剁手,在这里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爆款文案》,看完它,你会发现现有的课程文案,都是满满的套路。知道了这些套路之后,你可以更好的做决策。另一本是《断舍离》,处理好我们与物品的关系,做生活的掌控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1 为知识焦虑付费10万+后,我明白了这几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