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藤春
《平凡的世界》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大学期间断断续续,读过至少三遍,每次读都会流鼻涕抽泣,为孙少安孙少平着急、愤怒、害怕、高兴、感动。
在黄土高原的这一片土地上,有多少人从孩童时就已经深谙了贫穷的根本,在寒窑生火,在土地里弯腰劳作,从小就要咬紧牙关的活着,因为没得选择。
被有地位的人压制数落,被有钱财的人喝来喝去,因为没有坚实的靠山,因为没有给自己撑腰的爹妈,所以就要一辈子被瞧不起,一辈子忍气吞声,一辈子无出头之日吗?
路遥的《人生》里的高加林,一身的才华和聪颖,上学时就被乡里乡亲看在眼里的好孩子,却也在高中毕业后走上了坎坷的人生路。
路遥笔下的加林,性格上多有些自卑和读书人的一丝清高,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贫苦人家孕育出的想出人头地却又不敢放手一搏的孩子。
身处在穷乡僻壤中,身处在爹娘半百毫无帮扶之力的家庭里,身处在新中国成立但仍是初期艰难探索的时代,怎么能有那样的雄心壮志呢?
击垮他的也仅仅是一句“乡巴佬!哈哈”,抑或是“卖蒸馍咧…”,就是因为读过书,所以自信自己远不止可以做到这些事。
因此该有更大的作为,方才对得起爹娘,对得起自己过去忍受的苦痛,吃不饱也好,被看不起也好,爹娘背朝黄土地辛苦劳作也好,总之是难以忍受的不甘心。
加林爹信命,生怕儿子得罪干部,好像也生怕儿子出息了,把干部比下去,干部就会给他们家更多的麻烦,加林爹潜意识里就认定这一辈子他高家就是农民了。
巧珍直心眼子,干脆利落,爱加林,却不忍心毁了加林,看到加林被下了民办教师,就知道他这个读书人的苦闷,专门找他去给他宽心安慰,并勇敢表达爱意。
她也许早就知道她和加林也许有可能永远在一起,但她希望加林更好,并愿意实心帮他解难的心意实在太难得了。
后来加林有了马占胜的活动,去县城当了记者,巧珍也没有任性,而是依依不舍的放他走,没有怨言。
加林在县城和高中同学亚萍好了,并相约一起高飞去南京,巧珍明白后虽然痛,但也放手了。巧珍对加林的爱是小心翼翼的,是大度的,是无私的,只为那是她的“加林哥”。
相比巧珍,加林的爱显得被动,因为读过书,更显的思虑一些,每做一步人生的选择都显得懊恼、犹豫、被动,但毕竟是个有志向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因此也在人生的路上折腾了几次。
和亚萍一起去南京的计划被克南妈的一封举报信彻底打乱了,这不仅仅是巧珍和克南的悲伤了,一下子成了四个年轻人的梦魇,都陷在了无法扭转的悲痛里。
加林最惨,没有靠山的他,等待他的就是回家种田,这对于他来说倒也不难接受,比起面对以后农民的生活,他更无可奈何的是对梦的追求竟如此的不堪一击,面对现实,他快要被打倒了。
最终回到原点,这一场梦,让他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借用书的末尾德顺老汉的话:
“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如果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不是么,你小时候也吃过我的多少果子啊!你小子还不知道,我裁下一拨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德顺栽下的....”。
“听说你今上午要回来,我就专门在这里等你,想给你说几句话。你的心可千万不能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这山乡圪捞了。”他用枯瘦的手指头把四周围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 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的。”
结尾:
加林身处的时代很多人都倒在了命运的说辞里,可是我们的时代早已焕然一新,充满的机遇和改变,为什么还会有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路遥92年离世,他笔下的主人公多是低头突破命运禁锢的年轻人,也每每都在表达唯有读书才是与命运抗争的最好办法。
当代年轻人到底在磨蹭什么?在思考什么呢?既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还不赶紧抓紧读?
以前的人穷读不起书,教育资源匮乏,连书本教室老师都是稀缺的,当然有些人能上了学,甚至顶替了别人上学;现在我们的问题在于书读不精,信息太多,但无用的干扰也多,当然有些人是可以做到从小到大精读书的,那自然就很容易不被打扰了!
在如此开放包容,个性接纳的时代,我们难以清楚的感知自己,像加林一样,多是攀比,多是着急,多是你追我赶,却忘了像德顺老汉那样,种一颗树,留果子给村里的小孩子也是一种简单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帮助他人。
人生的路有很多种,只要你决定了选择要走,那就是你的路,一点也不需要徘徊不前,有时候只有走一步,才会发现前面的路比你想象的宽阔!
仅以此篇,致敬我过去的24年!
2022-7-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