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知道,却做不到呢?

群里的宝妈们讨论的最多的话题,除了陪孩子做作业种种奇葩事情之外,就是明明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火,但“臣妾做不到啊……”

好在,群里的宝妈们都是一群善于学习的人,也正是因为觉得怎么明明知道“不应该发火”,大家也在一起分享了那么多次育儿方面的故事,但当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遇到事情时,这“火”就是控制不住。甚至有时,在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可怜了孩子……

那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的育儿知识不管用呢?那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都没有用呢?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读《大脑简史》这本书,我特别想从我们大脑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众多的神经科学家们的实验发现一一出炉之后,大部分现代脑神经科以及研究心灵问题的哲学家,都倾向认为: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大脑简史》的作者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了世界呢?”很多人都会说:我们当然是直接看世界,怎么会间接呢?

但事实上,作者说道: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觉知经验,其实完全是大脑的产物。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虚拟摹本”

我们的感官在接收到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息后,会产生电生理变化。在这些电生理信息传入大脑后,大脑会对这些电生理讯号做出诠释,重新创造出一个类似外在的“虚拟世界”。

我们的感知经验,就是这个虚拟世界。

而我们的大脑,有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如果说理智脑创造了意识,那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创造了大量的潜意识,而主导我们日常70%行为的自动自发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潜意识行为。

妈妈们学习育儿知识,是在那一刻我们的认知层面“意识”到了正确育儿的道理。但从“意识到了”到“做到了”,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因为这当中,一直被忽略的一条路径:觉察潜意识中习惯性的思维和情绪,然后对这“思维”或“情绪”重新做出诠释。

既然我们的大脑,感官在接收到外界能量和信息时,以电生物信息传入大脑后,大脑会对这些讯号做出诠释,请注意:外在的这些信息是“中性”的或者说“没有意义的”,我们做出的“诠释”才会引发我们的看法和情绪。

对于同一类事物多次同样的诠释后,会形成一类思维和情绪,以“又粗又壮”的神经链条形式深埋在我们的潜意识。

继而,当下一次再面对类似情景时,大脑本能地节约能量,当意识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时,这根自动自发的“神经链条”已经替你采取了行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知道不该对孩子发火”,可是一旦遇到类似事情:比如孩子某些不是特别好的小习惯,孩子的某句言语等,会以固定的生物电讯号传入大脑,大脑自动的把那根“深埋在潜意识里的神经链条”直接提取出来,当意识还没有反应过来时,用了再说……然后我们又被自动导航了。

那到底怎么破呢?

当我们知道这个秘密后,办法就已经自然呈现了:重新诠释!

下回再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明明知道,却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