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篇】2021我的第二次研课作业

终于赶在周五晚上(3月26日)提交了第二次语文研课作业,整整一个周的时间都在准备这份作业。作业完成,查看字数超过一万字,一个一个在键盘上敲出来。每次作业不管成绩如何,算是认真思考,用心梳理,真诚写出。

我本学期选修了两门课,对自己挑战蛮大的。两次上课分单周周五,双周周三,也就是说我每个科目的作业都只有一个周的书写时间。还有这个学期申请做了义工,还要承担一部分任务。所以,碎片化的时间都用来完成作业了。

课余的时间一点一点利用起来,甚至连去洗手间的次数也少了,只要能有时间,立即坐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晚上除了日更文章外也要一部分一部分的书写作业的框架。遗憾的是几乎都没有了读书时间,最近半个月都没有好好读专业书,文章写作也存在应付,没有太多的思考。还是得拿起书来读,哪怕十分钟呢?在这里写出来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

我的作业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呢?

1.先是素读课文,一般高声朗读不少于3遍,(去年第一次学习时都是读5遍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脉络。结合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结合每个的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等内容把语文要素转化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心里有了目标知道了本课要教什么,然后开始梳理本单元的单元解读,一直比较喜欢屈组长的教学设计的思路。这次就按照她的模板,先把每一个板块的框架列出来。然后再对照自己的理解一条一条写出来。

2.完成单元解读,这个要结合语文要素,把1-6年级12册课本和此要素相关的要素,全都罗列出来?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有长程意识,要做到前后勾连,而不是孤立地教一个单元,更不能孤立地教某一课。了解学生之前习得了哪些相关能力,之后还会有哪些关于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就知道本单元,本课要教到什么程度,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这个确实比较耗费时间,既要翻书,还要记下来和此有关的语文要素,最后制作成表格一一统计。然后再把内容一句一句打在表格里。之后对照表格写出简要分析。

3.完成教材解读,教材解读从几个方面来做,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读者读了什么,怎么读?编者思考的是什么,怎么编?学生能学到什么,怎么学?教者要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完成与作者,与编者,与学生的多重对话,方能把握准确教什么,怎么教。在这个环节最重点写的就是读者读了什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理清作者的思路,是如何表达的。可以给课文分部分写,也可以逐段分析。当然也可以有文中的细节分析,不过我通常会把细节分析写在学生分析里面,有可能是学生遇到的困难障碍,也可能是预设本课的提升点。不过,最后别忘记把课文插图,阅读链接,课后习题的内容也一并分析总结。

4.学生分析,书写时按照一定的模块来处理,比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基础,可能存在的困难障碍,预设提升点,每一块内容都按照识字写字,阅读能力两方面。这时可以结合课后习题,课文中的细节内容,比如语言,修辞等详细写出。这个一定是基于自己本班学生的学情。

5.教学目标的制定,按A,B,C三类书写,注意用词表述要严谨,规范。教学重点难点要反复推敲。C类目标根据课的实际情况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6.预习作业的设置,是新教育的的一大特色。不要误会,可不是简单的理解为读读课文,预习生字这么简单。而是要一个题一个题的设置好。分为基础知识闯关,可以按生字词语得顺序来写,第二个是阅读关,设置关于阅读的题目来思考。我通常课堂的流程其实就是预习题的展开教学。阅读问题的设置就是这么详细。

7.教学过程,精读课一般是两课时完成,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完成。不同的课时要有不同的核心目标任务,要占用每堂课的主要课堂时间。这个过程要尽量书写详细,达到别人拿着你的教案都能上课的地步。最好进行预设。教师活动写的清楚。学生活动通常我写的较为简略。以后应该重视,本次作业批阅老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下次再写预习作业时要把学生写的相对完善些。其实,这也有一个好处,教师非常清楚如何指导学生活动,每一步这样教的意义所在。

8.板书设计,这一部分随课文情况而定,能有创新更好,若不能就按重点内容罗列书写就可以了。

本次作业大概用的有20多个小时完成的,每个板块差不多需要3个小时左右时间。这次作业分数和第一次一样是91分。整体属于优秀,较第一次学习有很大进步。不过本次教案设计中也有问题,根据老师下次得授课再进行订正。遗憾的是自己不教这个年级,没法在班级试教,也无法写出教学反思。成绩不代表什么,只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努力没有白费。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66篇】2021我的第二次研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