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汉末的三国时期外,历史上还存在的“三国鼎立”时期

近日整理读书笔记,突然发现,虽然人们习惯于“分久必合”的古代史基调,但历史上的“合久必分”也经常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也并不少见。

一部《三国演义》,使汉末的三国家喻户晓。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魏蜀吴三国时代之外,历史上还有三个时期都形成了典型的三国对峙局面,它们分别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一,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总共出现过三次三国对立的情况。

公元534年,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北方的东魏(534-557年)、西魏(535-557年)和南方的梁朝(502-557年)政权便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公元550年,东魏灭亡后,它的继承者北齐(550-577年)又与西魏、梁朝保持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东西两魏与南梁的三足鼎立。到557年西魏灭亡后,它的继承者北周(557-581年)又与北齐、陈朝(557-589年)三国鼎立。

南方的梁朝灭亡后虽然有一个西梁政权(555-587年)与北周、北齐和陈朝并存。但它长期以来只是西魏、北周和隋朝的附庸国。对政局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将其忽略。

二,两宋时期的三国对立

北宋因占据中原很容易被人忽略当时的三分之势。

两宋时期则出现过四次三国对立的情况。

1038年,李元昊自立称王,建立西夏政权。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辽国(907-1125年)三国对立的格局就此形成。

1125年,辽国被金国灭亡之后,又接着出现了北宋、西夏、金国(1115-1234年)对立的格局。

1127年,南宋政权建立后,三国格局又变为南宋(1127-1279年)、西夏、金国的对峙。

到了1227年,蒙古南下消灭了已经被重创的西夏。三国变为蒙古(1206-1368年)、南宋、金国。

西夏的存在感不足 又让人容易忽略当时的三分状态。

三,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的乱世,也出现过两次三国对立的情况。但这一格局维持的时间均不长。

1644年,李自成消灭明朝后建立大顺政权,与此同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形成南明(1644-1662年)、大顺(1644-1645年)、清朝(1636-1911年)三国对立的局面。

1645年大顺政权灭亡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1643-1649年)又与南明、清朝保持三国对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汉末的三国时期外,历史上还存在的“三国鼎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