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今天被分到五年级组了, 我代表五年级组进行了观课思维导图分享。

图片发自App


没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发现,教学对执教者而言就仅仅是一次经历。从不理想的“学的效果”出发,发现“学的效果”“学的行为”“教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学论教,从追求更好的“学的效果”提出的“教的行为”改进佳妮,使教师成长。

以《书的历史》为例。在教的行为中,教师有课前准备,一个教师的板书、语言等都是教学基本功,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通过板贴竹简、泥板、纸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书经历了这些历史,能够体现学的效果。同时,一个老师的语言组织:语气、过渡语、提问等都能使教的行为更流畅更舒服,从而提高学生学的效果。 从学的行为来说,学的行为又包括了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样的,比如在书的历史这一课,一些学生已经知道古代有用竹简、泥板来做书的历史。同时,在教的行为的指导下,以书的历史为例,学生的课桌上有实验材料,但由于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不够,很多学生非常的激动,着重关注的是实验材料,就不知道老师上课在讲如何完成实验,如何合作,这就导致最后课堂的学的效果不能达到教学假设,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对泥板和竹简进行书写的时候,由于泥板在制作的时候不够干,于是学生书写的效果不太好,也很难达到教学预期的学的效果。

观课议课的三个立场

知识增量:为学生幸福成长,为教师幸福生活,这既是观课议课的终极目的,也是观课议课的实践动力。

之前真的没有想过观课议课还可以有幸福。接下来又看到所有幸福都来自创造性生活,重复性活动只是生存,我们教师职业就是创造性的职业,谈幸福那就比较自然而然了。

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

正如我们每次在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给上课的老师提出很多的建议,甚至把这位上课老师从头到尾都提出来说了建议,但是这都是不同老师的个人看法,自己能不能接受,认同还是不认同,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契合:当教师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认真而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实践的时候,其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就可以有一个积极的预期。

正如我们的周更营活动,当我们在思考自己的课的时候,我们就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