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童性侵害事件,我们可以做什么?

      近年来,幼童及适龄儿童遭受性侵的事件时有发生,据相关报道,今年暑假期间,杭州市富阳区25岁男子刘某某看管超市时,为满足其性欲,趁店内无他人之机,数十次对来店内玩耍、购物的7岁女童实施猥亵。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这些令人发指的行径让人痛心疾首、愤恨不已,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同样,当我看见这则新闻,当我顺手翻开曾经接访记录中那些儿童被伤害的案件,第一时间浮现在眼前的是案件背后被性侵儿童怯弱的眼神与对孩子狠下恶手的罪恶面孔,每当想起这些,心里五味杂成,甚至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一直在做有关儿童保护的工作,在做的过程中,因为职业所然,我更看见那些悲惨故事背后显现出的不正常,比如公众对于儿童保护意识的相对缺失、各层面将儿童保护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的现状、部分养育者没有将儿童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传统观念对儿童正向性别之育传播的影响等都有待我们去认知与改变。

      回想起自己在育儿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生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成长中性教育缺失,因此在我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的性教育也为零。因为生的是男孩,觉得相对来说比女孩受伤害的机率要小,所以对孩子性保护常识我不问不讲不授,待我认识到重要性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而现实中男孩被性侵的事件一样存在。回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些小小的插曲,比如对于生殖器感染我会带孩子及时就医,而对于孩子青春期的性需求却不能给予科学引领,直到通过咨询相关老师才走出误区,接受孩子青春期的变化。现想,这些都与我作为一个家长从小对于儿童性方面的教育缺失有关联。

      而我只是万千家长中的一员,在我所工作的领域,这些年来接待、帮助、处置、救助的儿童中被性侵的案例不少,分析这些案例的背后,都有共同的特点,比如实施侵害的人往往是离孩子最近的群体,曾经还接待过被亲生父亲性侵害的孩子,而被伤害的往往是留守、单亲、病弱、智障等处于困境中的小孩。对于儿童的性教育,对于如何保障孩子们的身心不受侵害,可见任重而道远,很多的问题曾伴随着那些层出不穷的儿童被伤害案件而来,我们在声讨、谴责犯罪嫌疑人的同时,愤怒之后是否有思考在各自的位置上可以为这些需要保护的儿童群体做点什么? 

      近年来,因为工作需要,前往全国各地参与学习及接触儿童保护领域专家的机会多了些,通过这些渠道的学习与交流,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与引领,随着工作的推进,有关儿童保护的理念也逐步根植于心,作为一名妇联人,我几乎走到哪里都会将儿童保护的理念宣传到哪里,以此来唤醒广大的家庭成员、社会各界认识儿童被性侵害事件并非“就那么回事”这么简单,我们应该共同参与到关爱儿童的征途中来。

      每当走近家长群体,习惯于借助各种场合来宣传儿童保护知识,以提升广大家长对于儿童保护的意识。曾经在基层的一个课堂里,当我就儿童被性侵害的案件问及现场家长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时,家长们吩吩发表一些看法,有人曾说到:“一直都在关注,这种事真的挺可怕”,可见家长对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事件十分关注。而对于家庭中从小对儿童的性教育,有的家长提到,平时会在家里给孩子做一些预防性侵的教育,什么地方不能让别人碰,如果有人碰了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家长等等,有的则说“对于性教育,我一般都不避讳,会告诉她们男生和女生的不同,还会给孩子买一些科普的图书看”。

      每当听见这样的声音,由衷的欣慰这些家长重视儿童的保护,并能以开放的心态与孩子大大方方的谈性。而这样的声音一般来自城市社区,很多农村家长则表示,对于性,自己也不懂,面对孩子更尴尬,哪里还敢说。更希望学校能够做一些性方面的教育,例如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生理期反映,性生活安全知识等,同时家长们提到希望上级组织医生、民警、法官、检察官多走进校园,给未成年人开展贴合实际的性教育,包括如何远离性侵害、性病、艾滋病等儿童保护知识。当听到家长们的声音,我都会用心的记录下来,并带回到我所工作的领域去广泛的呼吁与推动。

       为了了解本地教育部门在校园开展性教育方面的情况,也曾走进校园,引领学校将儿童保护理念传递到每个孩子的身边。前向从教育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180多所中小学校在开学期间,都安排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向全体学生做了安全教育课,其中会涉及性教育,包括指导学生观看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性教育视频、资料等,但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性教育中涉及性的内容比较少也很难把握尺度,因此深入的描述较少,多数以播放视频为主,教育效果无法保证。另外在繁重的教学压力面前,有些老师认为要抽出一堂课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老师们往往觉得很奢侈,因此通常忽视对学生进行预防性侵方面的教育。听见这些,我更感受到现实情况下,在校园内开展性教育的“力不从心”与对性教育相对忽视的状态。

       带着这些问题,我也曾向村社区的干部们了解到一些情况,很多社区干部反映,因为基层工作事务繁忙,没有更多的精力或者人员来专门从事有关儿童保护的宣传与介入,对于儿童性侵害,在村社区层面缺少预防性的工作,平日里除了开展一些有关青春期知识的家庭教育讲座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也比较粗浅,特别是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家长认为性侵害事件离自己的孩子似乎很遥远,也就没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很多都是当辖区发生了儿童被性侵害事件后家长找到社区求助,采取一些补救性措施对遭受伤害儿童进行心理疏导。针对这种情况,当我向社区同志了解事后对孩子介入的效果时,我更看见了家长、村社区干部无奈的表情。是啊,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了,补救的措施再到位也只能是修复,孩子有多痛也许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清楚,那种身心被伤害的阴影伴随一生。

      一路走来,在帮助孩子免受各种形式伤害特别是性侵害的道路上,我通过对不同群体的了解看到了一些问题,有自身的认知同时也有向社会的呼吁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将关爱的目光投向需要被保护的孩子。随着社区公益平台在全市的逐步覆盖,我们依托村社区儿童之家这一离家庭和孩子最近的平台,将儿童保护的相关理念深植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不同层面,并帮助儿童免受伤害将成为一种更大的可能。

      对于家庭。我们的养育者特别是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逐步从性无知中走出来,解决因本身性知识缺乏,导致性教育的禁锢。建议与孩子聊一聊性部位的结构,从小让孩子认识到哪些部位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禁区,如果有人有意的触摸这些部位应大胆的说出来,及时报告给家长、老师、社区干部或者报警。突破传统性观念中认为谈性就是下流之举的说法,让孩子从小觉得性是成长的一部分,性是美好的,改变过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关心孩子学习而忽视青春期孩子特有的情绪、心理与性感受,当感受或看见孩子表现出家长看不惯的观点或行为时,比如青春期男孩的遗精、手淫等,家长不要过分敏感紧张、焦虑不安、不知所措,应与孩子开展朋友式的聊天,友好的聊有关性方面的话题,告诉孩子自慰是最安全的性需求,但要确保不能过度,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性困惑。其次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从小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鼓励男孩与女孩之间从小交流与玩耍,树立正常的性别之育观念,让孩子从小认知“性”是什么。

      对于学校。现实情况下,中国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庭或者学校,从小被教育要做“好孩子”、要听大人的话,这种“好孩子效应”某种程度上使孩子在面对性侵害时不能有效反抗,不能及时告诉大人。因此,建议将性教育提前,从幼儿园开始,将性教育普及到整个校园中,同时邀请专业的医生或者老师走进校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展相关性教育的课堂,利用班会课、生理卫生课等时段,采取互动的方式广泛倾听校园里孩子们对于性认知、性困惑、性需求的分享,老师敢于敞开心扉、真诚、大胆、正面的与孩子说性,给孩子足够开放的环境快乐聊性,从认知着手提升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从提高教师队伍的性知识、性品德着手,引领广大老师用科学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正确对待青少年偶发的“性越轨”行为,避免采取谴责、训斥的方式粗暴处理,从而导致对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常态化开展教师队伍自身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一些有特殊心理问题的老师要给予心理疏导,杜绝老师对学生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对于社会。关于儿童的保护,全社会都有责任,都应该切实行动起来,建立家庭、学校、政府部门联动机制。开展预防性的儿童保护教育,关注、保护受到性侵害或其他伤害的孩子。社会方面,营造各领域对未成年人尊重和重视的平等氛围。社区层面,利用如儿童之家这样的公益服务平台,组织辖区家长、孩子、派出所干警、检察官、老师等一起参与有关儿童保护的“圆桌会议”一起来聊性,一起来谈如何防御、如何应对、如何发现报告性侵害事件发生,让儿童被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范围。家庭层面,应发扬互帮互助的志愿精神,在关爱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同时,时刻关注邻居周边处于弱小的困境儿童,通过上门访问、关心照顾的方式了解辖区孩子的日常,遇见孩子有异常的行为应告诉孩子说出来,并及时报告给社区,采取法律的途径帮助孩子远离性侵害等各种伤害。

       儿童保护的路上虽然有诸多的坎坷,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一颗热忱的心参与到儿童保护的道路上来,阳光总能驱散阴霾,受伤的孩子总能找到回家的路,祖国的花朵将绽放得更加唯美灿烂!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儿童性侵害事件,我们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