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球迷与伪学习

今天是亚洲杯比赛时间。

刚刚和一个朋友一起看了国足的比赛,国足2:1艰难地战胜了吉尔吉斯斯坦。

看完比赛,我问他啥感觉。他说就最后进球反超的时候激动了一下,其他说不上来。因为他平时是个游戏迷,关注足球不多,所以相当于一个伪足球迷。他这么回答,完全可以理解。

我因为经常看球,至少能够谈谈一下主教练里皮上半场的换人原因,以及下半场的战术调整等想法。

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看法而已,但是至少比他能说出一点感受。

这可能就是真球迷(或者说老球迷)与伪球迷的区别吧。

从看球,联想到前段时间,吴伯凡老师说过的伪球迷和伪学习,感觉深表认同: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学习,收获是不一样的。

就像刚才我和我朋友看国足亚洲杯比赛一样,大脑里面都是输入同样的影像视频,但是朋友这个伪球迷看完比赛后,说不出深刻的看法,而我可以。

吴伯凡老师说过,真球迷是在边看球的时候,大脑已经开始对视频信息进行加工,做出认知。而伪球迷就是看热闹,他没有加工,就是一种纯粹的大脑输入。当输入信息的时候,信息在大脑内没有加工,它找不到位置存放,一会就会被大脑给删除。

回到我们平常的学习上。

如果听书、听演讲、阅读看成是一个输入,那么认知就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然后生产出一个产品。

这个产品就是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很多人,包括自己之前也是一样,非常喜欢学习。李笑来曾经说过,很多人现在是学习机器,一天学习几个小时。

似乎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才陷入一种满足感。因为他觉得自己至少没有在玩游戏,没有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自己是在追求进步的。

这就是陷入了一种大量输入的激情当中,无法自拔。似乎不断地输入,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

吴伯凡老师认为,这种大量的输入,如果后期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则并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认知。

好比我们一直在捡石头,然后把石头堆起来。这个过程是很盲目的。但是如果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是为了建造一个房子,然后捡完石头,我再把各种石头放在相应的地方,在不同的框架内砌好,最后我们就会看到一座建好的房子。

这就是加工。

再谈谈学习记忆。

如果咱们经常健身,就会知道肌肉记忆这个概念。为什么肌肉记忆会比大脑记忆来的牢固呢?

其实健身这种肢体活动,一直是一个输入和评估的过程。而评估的过程,本身就像一个考试,一个加工的过程。

比如今天练胸肌,每练一个动作的时候,自己就会评估这个动作是否规范,是否需要重新矫正这个动作,逐渐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

这个评估是瞬间完成的。这个瞬间,因为有了加工,有了评估,就提高了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记忆就会牢固。

相反,大脑的记忆,比如背诵一篇文章,我们如果一直地在朗读输入,️不经过大脑的思考,检索,这个记忆的过程是很不牢固的,很容易就会从我们大脑内消除掉。

那么怎样做到不是伪学习呢?

根据自己最近的体会,带着明确的目标感,去看书,去阅读,去收集材料,同时通过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又了解到要看另一本书,这样良性循环,看书学习才是乐趣无穷的。

希望2019年的自己,带着明确的目标感,踏上精进的征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伪球迷与伪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