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炙热的阳光洒向大地。7月16日“三伏”大幕开启。
入伏了,赤日炎炎似火烧 ,热浪阵阵袭来,空气中夹杂着闷热与潮湿。
每天,太阳️都早早地爬起来,俯瞰大地,就像一个喷火器,不停向大地上喷射着炽烈的火焰,似乎不把大地上的所有物体烤焦绝不罢休。
这时候真希望有场风雨来袭,来降降这暑日的火气,然而希望是渺茫的。
前些日子的雨就像着了魔似的下个不停,然而,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它就像按了暂停键,不见了踪影。
这个季节,没有了夏的凉风,唯有太阳的烘烤。行走于路上,就如同火刑一般,此种磨难,不可尽与人言也。
道畔树木,垂头丧气;路边花草,无精打采。唯碧空烈日,炽热当下,肆无忌惮。
有一瞬间,热得汗流浃背的人,忽灵光一闪,脑海中浮现一句“竹露滴清响”来,多像一瓢清澈的泉水当头淋洒而下,凉意无边,风情无际。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果然是蕴藏着大道理的。想来,好诗不仅会使人变得“灵秀”;好诗更是会让人从心灵上达到一种“空蒙”状态,心静自然凉,大抵如此吧。
冒着暑气归家,开了空调,顿时天地一片清寂,凉爽布满全身,所谓“天人合一”不外如斯。
想来古时,没有空调,如何避暑必是大问题。
但人,终究是灵长类,深山密林有野风,近水楼台得清幽,最好的避暑胜地原来在“自然”。
无论是高骈《山亭夏日》中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还是苏舜钦《夏意》中的“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亦或是韦庄《暴雨》中的“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显然都是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调动或刺激着我们的感官,使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夏天的气息。
然而有一些诗也确是具有“消暑”功能的。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不论是在景色上还是境界中,都能让你清凉一夏。
我们今天来聊孟浩然。说到唐朝诗坛的大佬,就不得不提孟浩然了。
他比李白年长12岁,杜甫是李白的粉丝,而李白却是孟浩然的迷弟。
这里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意思是说:孟浩然,你是我的偶像,我非常敬仰你,特别是你鄙视功名爱好花花草草的性格,更是我的偶像,我要向你看齐。
要知道李白是谁啊,“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是个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眼高于顶、迷之自信的家伙,在当时没几个人能入他的眼。
然而,在孟浩然这个男人面前,李白甘心情愿做他小弟,当然不是因为孟浩然年纪比他大,而是孟浩然在当时诗名确实有目共睹的。
李白的老对头王维,也和孟浩然交情匪浅,两人共同谱写了盛唐最美的山水赞歌,后世称“王孟诗派”。
孟浩然可以说是唐朝最纯粹的田园诗人,一生未曾入仕,一直徜徉在山光水色中,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或清新自然,或意境高远,或恬淡闲适的山水田园诗歌。
而今天的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便是他隐居时所作,描绘了夏夜乘凉时山居美景,读来令人羡慕向往。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
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唐•孟浩然
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山光:傍山的日影。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
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次两句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开轩:开窗。轩: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
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五六句的意思是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
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
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
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七八句的意思是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恨:遗憾。
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
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适宜在恬淡闲适的心情中弹奏。
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状态,正宜操琴。
“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自有一番乐趣。
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
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感此:有感于此。中宵:整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
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
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