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刚才,和一位法友有一番对话,其中又涉及到“信”这个概念。我觉得这个字,很重要,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因此,把这个对话发上来,供有缘人参考。

原文如下:

P.S. 后续作了一些补充,根据我自身近年来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借题发挥,做了一些引申,原本一个简单的回复,变成了现在的洋洋千文。

这篇文章,也算是为着一些未曾忘却的记忆吧!

白云苍狗,往事悠悠。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Y法友:今天听老师的课突然有一点感想,想和你分享一下,特别是对老师说过的那句“在佛法面前,你只有听的份儿,你没有怀疑的份儿”,过去还曾耿耿于怀过,今天好像终于明白了一点老师这话的意思,就像聪明不等于智慧,文化不等于知识,我觉的佛法类似于一种文化,老法师提倡回复传统文化,其实佛法也是教人如何回复成一个本善的人,人是做出来的,不是知识讲出来的,所以我好像明白了一点老师说的佛法不是用知识可以学到的这句话的意思了。不知道我的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HiLL:您好,关于您的这段话,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如下,供您参考!

一:劝人向善

劝人向善,固然是佛法的一个方面,但却绝非佛法的特质和最终目标!

否则,世间劝人向善的宗教门派多了去了,即使是在世间法中,也有许多劝人向善、学雷锋做好事者……

如果仅仅只是劝人向善,那么,佛法与外道,佛法与世间法,又有何区别呢?

佛法真正最伟大的特质,不在于劝人向善,而是在于佛法给予我们这些无始劫来,一直在生死苦海中沉浮起落,在业力流转中不得解脱的众生,提供了一条离苦得乐、超越轮回的解脱之道。

这才是佛法的特质,也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最终目标!

而且,当你真正达到这个目标之后,

你所利益的,不单是你自己,还有他人,乃至这个世界。

因为,你所获得的戒定慧,注定了你的身语意,必然是纯善无染、与人无害、与世无争。

当你打算独善其身、独乐乐的时候,你最起码减轻了对于这个世界的负担。

当你想要普渡众生、众乐乐的时候,你将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和平与安乐。

二:"在佛法面前,你只有听的份儿,你没有怀疑的份儿”。

对这句话,我只说两点:

1: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

这个世界,并非童话世界,

除了善良和真诚,也有丑恶和欺骗;

有好人,也有骗子;

有善知识,也有恶知识。

其实,即便在童话世界,除了有喜羊羊,也还有灰太狼。

此外,经过近2600年的历史流变,

当年佛陀的教法,除了因流变而造成的谬误错漏之外,

佛法本身,也逐渐分裂成许多部派,

各部派之间,对于佛法的认知和诠释,也存有某些差异。

对于这些差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相互之间,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千百年来,争执不休,难有定论。

作为初学者,面对众说纷纭的教理,

面对邪师横行、相似佛法遍地的所谓末法时代,请问:

什么才是佛法?

哪个才是真正的佛法?

你如何分辨佛法与邪法、佛法与外道、佛法与相似法、佛法与世间法?

面对佛教内部各流派之间的差异矛盾,你如何权衡取舍?

面对历史流变与部派分裂,

面对众说纷纭的理念与教法,

难道只要听到个“如是我闻”,

所闻的,就一定是神圣不可疑的佛法吗?

就一定得毫无保留地接受并且依教奉行吗?

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客观的甄别,

你如何确保自己所听闻的,就一定是佛法,而非邪法,或者左道?

你如何确保自己所遇见的那位魅力四射、法相庄严的上师,

就一定是慈悲睿智的善知识,而非邪恶独裁的教主?

邪师的脸上会写着“我是邪师”吗?

赝品上面会标明“假冒伪劣”吗?

这一切,难道不需要你用一份求真的探索和理性的评估,去求真求证吗?

没有闻思的知识积淀,我们又从何获得基本的判断取舍的能力?

没有博学、审问、慎思的过程,我们又如何能够明辨笃行

没有闻思修的因,我们又如何能得到信愿行的果

在我个人的所见所闻中,我发现,在一些学佛的人群中,存在着明显的反智主义过于强调“信”,而一味打压“疑”。而且,对于知识以及知识分子,有着过于偏激的否定和打压,乃至把知识和理性,与佛法的修行完全对立起来

诚然,佛法修行,与世间科学知识的学习,确实有不尽相同之处。

首先,佛法修行,并非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更加注重实修实证。

其次,佛法修行,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时候,需要跳出常规的逻辑思维和意识形态,使用所谓“转识成智”、“心死神活”等超意识方式,排除后天意识的干扰,进入更深层的意识纬度,和更直接的觉性世界,以进行内证而非外求的修炼过程。

在这过程中,佛法知识(法理),并非佛法成就的充分条件。

你能明白一个法理,不代表你能到达相应的境界。

比量和证量,有着云泥之别。

知道和做到,离着十万八千里。

而且,有时候,单纯学习了许多佛法的理论,知行却不能合一,学不能致用。

这时候,所学的法理,要么成为茶余饭后,用于炫耀人前的谈资。

要么,反而变成修行途中,见法证道的所知障,

把比量当成证量,把知道当成做到,然后死在理论观念上。

其结果,或者,成为满嘴佛话、一身佛气的佛油子,

坐而论道,天下无敌;历缘对境,百无一用。

或者,成为皓首穷经、说食数宝,却一无所成、不得受用的佛法收藏家。

以上,确实是现今许多人,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他们把注重内证的佛法修行,当成了知识理论的研究,把佛法当成了哲学、考古学、考据学来研究,这确实是某些知识分子学佛的误区。

然而,我们却不应该因此而以偏概全,甚至因噎废食。

知识,虽然不是成就佛法的充分条件,但却是成就佛法的重要条件。

通过闻思所得来的知识,虽不能必然导向证悟,却非常有助于明理。

明理方能笃行,

笃行方能胜解,

胜解方能证悟,

证悟方能正信,

正信方能真修,

真修方能证果。

而缺乏明理的“信愿行”,要么沦于盲从迷信,要么成为无根浮萍,致远恐泥。

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知识并非成就佛法的充分条件,就去否定知识的价值。

吃饭,也并非成就佛法的充分条件,难道我们就不要吃饭了?

另外,仅仅因为有些人不善于学习并运用知识,

难道就可以因此而否定知识的价值?

一个九流的琴师,用一把一流的古琴,弹奏出九流的琴音,

这难道是那把古琴的错?

同样,只因为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

存在一些纸上谈兵,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知行合一的书呆子,

难道便可由此而彻底否定整个知识分子群体?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

在学佛的人群中,也有许多夸夸其谈的佛油子,麻木不仁的佛傻子,尖酸刻薄的佛痞子,

那么,是否也应该由此而彻底否定整个学佛分子群体呢?

只因有些人不能善用知识,所以便认定知识没有用。

只因有些知识分子是书呆子,所以天下知识分子都是书呆子。

只因强奸犯是男人,所以天下男人都是强奸犯。

这是多么可笑的混账逻辑?!

2:信从何来?

这个世上,有谁是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就会毫无保留去相信一个人、一件事情、一个理论的?

信的背后,难道不需要一个理由吗?

信的背后,难道不需要一个过程吗?

我们之所以会毫无保留去相信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理论,

难道不是始于初次相逢时的陌生与猜疑,

然后在历尽千帆之后,

在无数次的相知相应之后,

在一步步的确认实证之后,

我们才会最终拥有那份毫无保留且坚定不移的信吗?

您觉得,这一切,是可以不需理由、不需过程、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吗?

所谓的修行,不正是始于疑情而成于证悟吗?

所谓的证悟,不正是源于对于疑情的了然吗?

"在佛法面前,你只有听的份儿,你没有怀疑的份儿”。

说这句话的那位老师,或许他的用意原本是想强调佛法至高无上的真理性。

或许他自己是过来人,已经经历过闻思修的阶段,破除了疑结,得了法眼净,因此对于佛法产生了坚定不疑的信心。

这原本没有错,但问题在于:

这只是个案,并不具备普适性。

如果将其作为个人的成功经验,拿来与众分享,劝勉后进,那OK,完全没问题。

但如果将其拿来作为普遍要求他人的硬性标准,那问题就大了。

在晋代,慧帝面对因灾荒而饿死的百姓,他老人家却责怪这些饿死者为何不吃肉,这是玩幽默。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有人拿着明朝的尚方宝剑去斩清朝的官,这是说笑话。

在现实世界中,有人悠哉游哉地坐在彼岸的太师椅上,拿着果地的境界,当作因地的标准,用来要求此岸尚且苦逼哈哈的众生,这是耍流氓。

说这句话的那位老师,难道他本人一生下来就笃信佛法吗?

难道他初闻佛法时就坚信不疑吗?

难道他在笃信之前,就没有过任何的疑惑彷徨?

难道他在成就之前,就没有经历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过程?

就算佛法确实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但,是不是也该允许初学者,有质疑的空间与成长的过程呢?

难道真理还会害怕质疑吗?

难道真理不是越辨越明吗?

那些站在彼岸的过来人,

对着此岸那些尚未成就、却也满怀挚诚的初学者,

是否应该多一分耐心与包容呢?

是否应该允许他们有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求证的过程?

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社会,已经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枷锁和囚笼,

难道作为寻求解脱的佛法,却也要赋予我们同样的枷锁和囚笼吗?

当一个人真正打心里尊敬另一个人的时候,

他自然会心甘情愿低下头。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敬仰佛法的时候,

他自然会有信愿行。

但这一切,却绝对不应该靠糖果和大棒来促成。

因为,最高的智慧和纯粹的信仰,

只能来自于干净的手段和自由的心灵。

"在佛法面前,你只有听的份儿,你没有怀疑的份儿”。

有意思的是,翻遍经藏,你会发现,佛陀本人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反而在《卡拉玛经》中,佛陀说到:

卡拉玛人,你们会疑惑是应该的,在所疑之处生疑,在有惑之处起惑,都是正常的现象。

卡拉玛人,你们只要把握一项原则,那就是:

不可因为传说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是古老的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是正在流行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是宗教经典或书本里的记载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符合罗辑就信以为真;

不可以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符合常识或外在的推测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符合自己的预设、见解、或观念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演说者的权威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这个沙门是我的导师』就信以为真。

千百年前,祖师爷如是说。

千百年后,祖师爷的徒子徒孙们,却说:

"在佛法面前,你只有听的份儿,你没有怀疑的份儿”。

很多时候,往往是这些自作聪明的徒子徒孙们,

把开明睿智的佛陀,塑造成了专横独裁的教主!

把一位伟大的智者,装饰成了遥远的救世主!

把一位不平凡的人,变身为不自然的神!

同时,也把基于理性的佛法,改造成了基于信仰的宗教!

把崇尚自力的自由法门,变成了依仗他力的运奴游轮!

把寻求解脱自在的勇士,变成了通身靠倒的奴才!

对于佛法修行,

虔诚笃定的信心,固然重要,

合理的疑情,却也是导向智慧而不沦于盲从的必由之路。

这世间,何曾有过无缘无故的爱?

这世间,又怎会有无缘无故的信?

妄想依托于一个未经审视的迷信,

去走一条取巧的捷径,

得一个一步到位的正果……

这不过是偷心不死之人的妄想而已!

再好的外缘,

终究只是助缘。

当你伤病弱小时,

你可以借助拐杖走一程,

但你不应该拄着拐杖走一辈子——哪怕你手里拿着的是金拐杖,

除非你甘愿一辈子做个残废(心灵残疾者),

然而,佛法的彼岸,不是心灵残疾者的天堂,

而是大智大勇者的乐园!

你也不可能指望佛菩萨能够化身为你的金翅膀,

载着你一溜烟地越过那十万国度而达至涅槃城。

如果可以这样的话,

那么,现在的人间,早已经,遍地是净土,满目皆菩萨了,

地藏菩萨他老人家,何苦还要待在地狱里头不成佛呢?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有些路,

终究还是得靠自己走,

没有捷径,

也无法替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