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汪的日常 52 科研里的对与错

每隔一段时间,微信都会推送来很多学术不端,论文撤稿的新闻。置身其中会发现,想保证100%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天方夜谭。更多时候,科研工作者们都是在相对科学和准确的道路上踽踽前行。

科研汪的日常生活充斥着大家对科研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探索。这体现在,很多时候同一个实验者两次实验可能会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往往又无法解释究竟哪次的结果更准确,这种时候能做的就是看文献,找理论支撑,或根据实验记录再次重复实验,一方面增加样本量,一方面排除实验偶然性;或者本是想用两种方法证明一个结论,有些人运气好,重复几次就能愉快地得出结论,可更多的人却是在多次重复后依旧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这种时候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节点。有的人坚持科学性和准确性,故在泥潭里苦苦挣扎,终其一生也未必有所成就;有些人贪图便捷,借助各种手段做出符合预期的结果,然后功成名就(埋下重重隐患)。


然,科研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只要你逻辑清晰,能自圆其说,你从事的研究就是有意义的。这次的Journal Club启发很大,师姐分享了一篇两个本领域内大牛的“辩论”,其中一个大牛就着另一个大牛已发表发表文章的部分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相背”的看法。从数据分析来说,两者说的都有道理,论证也是充分的,但一个站在宏观角度得出结论:A和B是相似的,另一个站在微观角度说A和B有很大的不同。


都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的推论,又哪有真正的对错?而我们今时今日以为的对,又是否能经历时间流逝和技术进步的双重考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研汪的日常 52 科研里的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