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笔记18:于细微处见精彩(附黄鹏凯小诗)

2021-11-28 周日

采一护林员徐公曰:

我的爱徒阿凯同学就是所谓“壮汉”。阿凯和我说:“老师,如果我写的好,你给我发到笔记里吧!”我答应了。周六上午,阿凯就完成了8行小诗《月光下》。

为什么非要加一个“月光下”或“星光下”“微风里”“夕阳中”等等这类短语?因为——

第一,为了创设微小而典型的情境。

无论是“月光下”“星光下”“微风里”,还是“夕阳中”等等,都是一个特定的微小而典型的情境。构成情境的因素有物,有人,还要有情。

第二,为了培养同学们“于细微处见精彩”的想象能力。

有了微小而典型的情境,我们就可以尽情地回忆或想象了。你还记得某一次微风掠过你的脸颊时的感觉吗?在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在微风中,有哪些景、物或人会闯进你的脑海?在微风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等等。

西方谚语说:魔鬼就藏在细节里。著名作家曹文轩老师曾在《百家讲坛》栏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得“微妙”二字,你就读不懂《红楼梦》。(并非原句,我记得大致如此。)

何为“微妙”?

“微”,就是细微、微小,就是细节;

“妙”,就是妙处,就是藏在细节里的美妙和神奇。

如果我们的心眼子跟枯井的井口那么粗,那么黑咕隆咚,你又怎么能过滤出文字中的“微妙”?怎么能体味到生活细节的万般“味道”?你体味不到,又怎么能表达得出来?

能于细微处见精彩,能在情境中去想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我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润泽我们敏锐多思的心灵。

于是,当你面对大海时,不仅能看到宏阔浩瀚的景象,还能关注到岩缝中藤壶伸出的触角,感受到海风吹乱发梢时心中闪过的一个念头,捕捉到一朵浪花给你带来的悸动……

第三,为了降低写作难度,变“任务”为“游戏”。

你只需要写4句,4句就够;当然,你也可以多写。这总比不命题的周记好写吧?我们就把它当做游戏了。不要想太远,就“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一句,再写一句”,就够了。如此坚持练笔,考场作文那点事儿顺带脚儿就解决了。我觉得,这是写作训练的正路之一。

好了,下面呈现爱徒壮汉黄彭凯的习作。

月光下(作者:黄彭凯)

月光下

作者:华北油田采一中学七年级四班 黄彭凯

月光下,公园的长椅吹着凉爽的威风,思考活着的意义。

月光下,一块孤单的石头望着璀璨的星空,希望自己有知心朋友。

月光下,一朵茉莉花静悄悄的(地)开放,清晨便会以灿烂的笑容迎接朝阳的升起。

月光下,萤火虫发出那耀眼的光芒,像极了人们的希望。

月光下,一名游子望着圆盘般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月光下,一个男人正在抱头痛苦(哭?),因为……他失恋了。

月光下,几个孩子正在玩捉密(迷)藏,享受这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

月光下,一位人民教师在公园中散步,遇到了正在玩捉密(迷)藏的学生们……

月光下的校园

采一护林员徐公曰:

黄彭凯觉得这首《月光下》写得不太好,让我改改。其实,诗歌是不能改动,尤其是现代诗。因为“诗,是心灵的呼吸”,你的诗,就是你自己在倾听在诉说你自己心灵的呼吸。

这首小诗中,有物,有景,有人,有情,还有——个别错别字……不过没关系,对于初一上学期的学生而言,能写出这样的八句,已经很不错了。

我比较喜欢一二三四句,因为前四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能力,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拟人和比喻修辞用得非常妙。

最后,希望黄彭凯不要辜负为师的希望,开始真正用功不偷懒,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护林员笔记18:于细微处见精彩(附黄鹏凯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