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快乐生存指南《上》

首先这是罗素采访稿的第三篇,也就是《幸福之路》上篇的第三篇拆书稿。

其次是,接下来的内容有可能会很长!若时间、精力、耐心有限,请慎点。

最后,若你在生活中有以下问题,请继续看:

为什么父母不能够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压力?

为什么无论相亲多少次都觉得厌倦、疲惫?

为什么恋爱方面屡次遭遇滑铁卢?

为什么无论怎么放松都觉得累,感觉没什么能提起兴趣?

为什么不知不觉进入了低欲望状态?

为什么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快乐二字?

如何才能摆脱当下令人麻木的生活状态,我不要一成不变啊。

果果:罗素先生,您好。之前我们在讨论人为什么不快乐的时候,您提到了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以及错误的生活习惯。那么我想知道这三者是如何对当下的年轻人产生了影响。

罗素:就先说说伦理观吧。你知道快乐,或者也可以说是幸福感其实可以称之为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你可以理解为是心理平衡和自力更生的产物。而不快乐就代表了失衡,一旦失衡,就势必会有影响因素,像是竞争、疲劳、嫉妒、犯罪感、被虐狂,烦闷与兴奋以及舆论恐惧症。

果果:众多因素里,您只挑了这些,是有什么联系吗?

罗素:你想想。

果果:(努力思考中)恐惧吧

罗素:为什么呢。

果果:因为怕过的比别人差就有了竞争;

因为怕失去,面对不合理不对不公只能耗费精力去压抑自己的感受,就会有疲惫。

因为怕不公平,怕别人有的我没有,怕别人可以的我却不能,就有了嫉妒;

因为怕做坏事被发现,怕被主流群体排斥所以一做了违背社会道德的事就会有犯罪感;

因为怕被忽视,怕不被肯定,怕到极端就会走向反路,认为所有人都似乎是在算计自己为的就是故意贬低自己的价值,就有了被虐狂;

因为怕无聊怕烦闷就会去“找乐子”(烦闷与兴奋);

因为怕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驻守的私密精神领地被理念不同的多数人群起攻下,为求自保只能逃避,就有了舆论恐惧症;

罗素: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先提伦理观。因为现代伦理学最大的缺憾之一就是没有有关恐惧这方面的研究。另外,提到伦理观,我们肯定会想到人性本质:渴望兴奋、了解陌生、性嫉妒,这都是人的自然本能。

果果:和动物一样!狩猎、互嗅、交配。

罗素: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动物,本能以外还有很多复杂的东西,比如情绪。不知道你有没有体验过一种感受,充满太多兴奋的生活会让人精疲力竭。一旦疲劳了,负面情绪上来,看别人就会不满 “为什么一个绝不比我强的人挣的是我的两倍”,这就叫嫉妒。

果果:(顿悟)哦!所以说烦闷与兴奋、疲劳和嫉妒是可以形成一个郁闷导向链的!

罗素:不完全是。

果果:诶?怎么讲?

疲罗素:就像导致疲劳的原因不止是烦闷与兴奋这一点,还有体力疲劳和神经性疲劳。体力疲劳里又包括单纯的身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不过因为这种疲劳一般靠睡眠就能恢复,只要不过度甚至还能成为幸福的原因。而神经性疲劳就不一般了。

果果:(情绪激动,突然打断对方的话)这个!这个!这个我懂!焦虑,我们这代年轻人活的太焦虑了。压力太大了,老三样房奴、车奴、婚奴。

罗素:对,习惯性焦虑。由忧虑引起的,恐惧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来适度的忧虑是好事,但长期忧虑就变成了焦虑。严重点的,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神经崩溃,往往都出现在富裕阶层,工薪阶层少见。

果果:那是您那个年代。到我们这时代,尤其我的国家,正好反过来。为谋生而努力的工薪阶层占大部分。您真的没法体会那种5点起床坐地铁到单位8点了,累的要死,结果工作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罗素:你知道为什么光是坐个地铁就已经把人掏空了吗。因为你在压抑本能。刚刚我们有聊过,人的自然本能是什么,了解每一个靠近的陌生者,以便决定是亲近他还是敌视他。而高峰时期的地铁需要不断压抑这种本能,这个过程会消耗人大量的精力。到了单位,为了投入到工作中,人又需要继续掏空精力让自己努力屏蔽掉“噪音”。这能不累么,怨气自然而然也就来了。

果果:对对,而且怒气还没地儿发。因为上司也是这样过来的,人家也没法帮你解决。只能继续掏精力压火,因为恐惧发脾气的后果是丢饭碗。

罗素:员工怕的是被解雇,老板怕的则是破产。各有各的忧虑,时间久了,即便成功了,神经已经受损,并且已经习惯了焦虑,即使再也不需要这样了也改不了焦虑的习惯了。

果果:可是您知道么,最有意思的是这种高压环境下,除了能经常听到周围人抱怨“同样的辛苦,隔壁程序员赚的却比自己多”这种话,你会发现那些抱怨的人似乎也没在表现嫉妒不公之后有多大的改变,反而会更疯狂沉迷于看手机,明明看着抖音笑的不行,放下手机后扭头说的却是“好累啊,看手机也累,真没意思,干啥都tmd不开心”。

罗素:他们的问题就在于渴望兴奋已经超过了正常限度,长期紧张的神经让他们在面对枯燥无趣的工作时会觉得在闲暇时间放松一下是一件有必要的事,而那些最容易得到、最能在表面上吸引人的乐趣多半都是耗神的乐趣。

果果:长期紧张的神经(默默重复中)……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会长期紧张,只是因为焦虑吗?

罗素:问的好。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们时下年轻人疲于奔命为的是什么?

果果:生存啊。

罗素:(轻蔑的一笑)真是这样吗?你们努力奋斗的时候,怕的究竟是明天会吃不上早餐还是怕自己没有别人强?打的究竟是一场生存之战还是成功之战呢。

果果:我…..

罗素:(摸摸头)孩子,你有想过你为什么要拼尽全力打这一场战争,却只为赢了别人吗?

果果:我不知道。从小我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对于我的父母来说,获得财务上的成功是斗争唯一重要的事,任何一种没有经济价值的教育都是不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学那东西有什么用,也赚不了钱”是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罗素:唉……也难怪。现代生活的文明标准已经普遍衰败了,在18世纪,教育是被看作面向所有未受教育人群培养享受能力的一种训练。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文学、绘画和音乐有自己不同的鉴赏情趣和品味,是一个“绅士”的标志之一。

果果:现在?艾玛,我想起我这个时代的一个名人呀,知名导演冯某刚。据说他家里有几幅世界级挂画,有的一副能达到2个亿。但他整个人散发的气质却与艺术毫不沾边。

罗素:是啊,像他一样的富人们对艺术的喜悦并不是欣赏这些画所带给他的喜悦,而是因为没有让其他富人得到这些画所产生的喜悦。

果果:那这种跑偏的现象拉不回正轨吗?

罗素: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由个人造成的,个人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阻止它。问题出在了被普遍接受的生活哲学上,根据这种哲学——生活就是比赛,就是竞争,只有赢家才会受人尊重。

果果:竞争的结果就是钱。可我想不明白,很多人都已经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去争。

罗素:他们的信条和荣耀要求的。除此之外,就是金钱带来的幸福感,以及一种希望。希望从金钱中得到安全感的悠闲,拥有更多钱,显示自己更显赫,可以胜过同地位相等的人。

果果:都是贪欲的牺牲品…… 既然这样干嘛还冠冕堂皇的去做慈善,把钱都留着呗。

罗素:被虐狂呗。很多富人都是典型的被虐狂。这类人对整个或部分世界应该怎样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时对时错地认为,在实现其梦想的过程中,自己会让人类或其中的一部分得到恩惠。

果果:这不要脸的自信诶……怎么不想想就算别人受到他们的影响也有说出人家希望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同等权利。

罗素:主要动机还是权势和虚荣。只是他们忽略了“为别人做好事”通常意味着剥夺别人的乐趣。违背人家意愿去为人家做好事,口口声声”为你好“当人家不领情的时候便感到惊恐和愤怒。认为被帮的那些人是群忘恩负义,刻薄无情的家伙。

果果:哈哈,这跟我们这时代的父母一样一样的啊。

罗素:不过不止富人,还有两种人,一种是总觉得世界都对他/她恶意满满,谁都对不起自己;另外一种是真的委屈,比如发现警察丑闻,但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守这些秘密

果果: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罗素:对,被虐狂的根源就在于过分夸大了自己的价值。你会觉得你那个时代的父母符合被虐狂的条件,也是因为在他们传统的道德观里本身就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果果:对,不止这样。我感觉他们都没有自己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全是别人说啥是啥。别人说公务员好,就公务员好。别人说这个东西养生,就都去买那个东西。

罗素:要知道,现在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当年也曾是年轻人。现在是媒体多元、信息渠道多样,人们现在依靠、借助教育和出版物还有你们那个时代的网络,用一种抽象的方式知道了人类各阶层的很多事情,却并不了解具体的每一人

果果:(突然激动的打断)对,不了解,然后经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性盲目下判断。自认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东西,如果年轻的一代敢否定,那整个就不行了。会伙同亲戚一群人一人一口吐沫淹死你。所以您知道,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又多难了吧。个体对抗群体。

罗素:的确,他们不明智的教育观确实会给很多年轻人增添不少烦恼。因为在他们的道德教育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合理依据的,不适用于普通人的日常行为。就比如说我们之前有聊过性行为有害这方面。很多人成年后的罪恶感往往就是源于此。

果果:之前聊过的我记得,不过我觉得除了给自身带来了罪恶感,还有就是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成年后从众性很高。他们甚至能认为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不对的。

罗素:因为他们害怕被群体驱逐,完全认同群体的道德观却违反了它的人,一旦失去了社会地位就会极不快乐,对这种灾难的恐惧或灾难发生后带给自己的痛苦很容易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罪。

果果:所以我感觉这类人都特别敏感又胆小。除非是能找到那种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能够一致的人,否则很少能快乐。

罗素:其实绝大多数的不快乐,特别是年轻人,都是这么来的。青年男女通过某种方式听到了一些流行的观念,但却发现在他生活的那个环境里,这些观念都是在被诅咒的观念。

果果:嗯,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非常多。几乎当下的年轻人大家都觉得自己在所在的群体和环境是另类,但在另一个群体中就是完全正常的人。所以好多人就会一直纠结自己是去包容性强竞争力也强的城市还是留在舒适性高但包容性极低的小城市里,有的人甚至能为此纠结一辈子也遗憾郁闷一辈子。

罗素:那你有想过要是你会怎么选吗?

未完待续。

说明:本文在形式上为作者杜撰,精妙之处可能有时无法精准传递,认为不当之处还请参阅原作者内容。

一本经典之作,犀利而具有跨时代性,罗素哲学的可借鉴性对于解决戏剧性冲突繁多的当今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这也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并非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每个时代自有其语言,每个人也自有其对文字的理解,原文的文字文学性稍强,所以我更多的是想以更直白通俗的形式传递罗素哲学对我个人的影响,若对你有帮助也是我的本意,若有其他理解欢迎留言讨论。

(注:文学性偏高,篇幅较长的观点会直接以个人总结的方式呈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人的快乐生存指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