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优秀的绵阳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春藤名校不搞素质教育。大家都知道,美国有常春藤名校,能入选常春藤联盟的学校,都是世界公认的好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成了社会名流,看起来是特别好的素质教育。不过,《优秀的绵羊》这本书一上来就挑战了这个观点,它说,美国大学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

稍微具备一点百科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常春藤盟校,最早是一个大学体育赛事联盟。可是如果你认为这些大学当初组织起来搞体育赛事,是为了促进美国青年的体育运动,就大错特错了。常春藤的本质,是美国上层社会子弟上大学的地方。

大家都听过的那些名校,像什么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最早的时候并不是一所很大的学校,它们只是一些地方贵族建的区域性学校,只招收本地的贵族子弟,但是在19世纪后期,美国铁路普及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把全国联系起来了。

贵族们一看,各地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该跟其他地区的贵族们相互结交一下。怎么结交呢?让孩子们上同一所学校吧,于是,贵族们让原先建的那些精英大学,哈佛、耶鲁什么的,面向全国招生。当然,即便扩招了,这些大学仍然只面向贵族家庭,它们录取的学生要求必须会希腊语和拉丁文,平民子弟上的高中都是公立学校,根本不教这些内容,所以平民子弟就被自动排除在外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精英大学原本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贵族们自己花钱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然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领导职位,这件事儿外人其实也没法指责,哈佛、普林斯顿就是私立大学,本来也没有义务跟普通人讲“公平”。

当时有资格上哈佛的学生进哈佛相当容易,录取根本就不看重学习成绩。事实上,一直到1950年,哈佛每10个录取名额只有13个人申请,而耶鲁的录取率也高达46%,跟今天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局面完全没得比。可是,贵族精英们很快意识到这么搞不行。因为一方面新的社会势力不断涌现,一味把这些人排除在外,对统治阶层自己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这些“贵族”子弟的学业确实不够好,对大学来说也脸上没光。

于是在1910年,一些大学开始率先取消希腊文拉丁文考试,给公立高中的毕业生机会。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样一改,犹太学生的比例迅速就增加了。精英们一看,这也不行,赶紧又修改录取标准,你想来上学光成绩好还不行,还得有老师的推荐信,你要通过校友面试,最好有一项体育特长,校友的孩子还会加分等等。后来咱们知道的常春藤联盟,就是因为学校重视体育,才形成了一个体育比赛的联盟。类似这样的改革反复拉锯。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既重视考试成绩,也要求体育特长之类的“素质”。

但是这时候,这些所谓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已经不是真正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并非所有“素质”都有助于你被名校录取,你需要的是有贵族气质的、而且必须是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比如大提琴、击剑什么的。很明显,这些条件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很难达到,如果你不是精英贵族,所有这些素质教育的要求,都是逼着你假装贵族。如果你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你什么素质都还没比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即便是这样,仍然有人不服,再难也要进藤校。

那好,《优秀的绵羊》这本书透露了一点耶鲁大学的真实录取标准。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突出的成就那你肯定能被录取,但是不能是一般小打小闹的奖项,必须是英特尔科学奖这样的全国性大奖。如果没有,那你就得“全面发展”,想上耶鲁,你必须上7到8门选修课,参加9到10项课外活动,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录取,还得看推荐信和家庭情况。至于我们津津乐道的SAT考试成绩,没有太大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11.19』优秀的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