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我与梅花谁美?

图片发自App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每每听到这首《月满西楼》,我们便会想起一个人,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才女的人生小径穿插在大道两边的荆棘丛中,狭窄而幽僻,艰难而险阻,这让每一个穿枝拂叶的行人最终都变得伤痕累累。也许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易安的心情还是较为和悦的。因为虽是新婚别离,但她与丈夫赵明诚两情相悦,同时又能同亲朋姊妹相处甚欢。这一次分别,也只算是一场小别离。

    李易安的人生中有着多次分别。她与丈夫赵明诚的第二次分别应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这一年五月,赵明诚被任莱州知州,李易安因家中琐事未随之前往。

    八月,秋高气爽的季节,易安从青州启程北上。一日行约七八十里,到了昌乐。这次与姐妹分别,众人泪洒衣衫,湿洇双腮。傍晚,易安独自屈居驿馆。写道: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姊妹情深,一曲《阳关三叠》怎能罢?直须四叠《阳关》唱至千遍方可。

    中旬,易安虽身至莱州。但明诚每日以酒席事屡为要,无瑕顾及易安。李易安百无聊赖,颇为厌烦,又写道: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明诚虽忙于做官应酬,但对于金石字画之爱,未尝稍减。每得至宝,必与易安共赏。

    公元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引发了“靖康之变”。三月,明诚因母歿南下奔丧。这是李赵夫妇的第三次分别。别后,李清照押解器物,一路奔波,历尽了千难万阻方到江宁。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因莱州内乱缒城而逃。李易安在路过乌江时作《夏日绝句》,其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此颇有讽刺意味。八月,赵明诚在保护金石文物中不幸染病身亡。李清照悲痛欲绝,亦写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从此,李清照后半生的悲苦生活正式开始。

    李易安喜欢踏雪寻梅,她喜欢荷花、菊花,但更喜梅花。在江宁期间,就喜欢雪日里披着蓑衣斗笠出门寻诗。她写梅花的词句极多,比如这首《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    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写于李易安十八岁时,即公元1101年。时年她刚与赵明诚结为夫妇,两人感情甚笃。此词对于她新婚后的幸福生活一览无余。

    梅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李易安喜爱折梅插鬓。曾有词云: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瞧!一个娇羞爱美的少妇模样就这样展露出来了。据说,一天早上,李易安游玩回来,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今日逢集,市面上的东西玲珑百怪。大人和小孩都兴高采烈地观赏着,唯有她信步向前,心情惆怅。和别人一样,她一大早就去赶集,但却没买到她喜爱的古玩字画。这时候,一个老妇挑着花担子摇摇摆摆地走过。“姑娘,买枝花吧。姑娘的容貌要是配上花就更好看了!”“真的吗?”老妇人满堆喜爱地看着她把那支花斜插在头上。

    她惆怅的心情一扫而空,但一会儿又拔下来了,心想:这要是让明诚看到了,他就不爱我,只爱花了。“不,我还是要让他看看,让他看看我比花儿还美!”易安自语。回到家后,易安问道:“吾与梅花孰美?”

    赵明诚很快就为那支花写了歌颂,后又说道:梅花不若卿之美也……

    卖花担上。如今已过去整整36个年头,皇帝都换了三位。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李清照独居杭州,写道: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成了五十四岁的老妇人。她已知天命。先是丈夫辞世,然后改嫁离婚,又遭众人斥责。一生所收文具,如今荡然无存。看取晚来风势,又能如何?

    后来人说,李易安独居杭州二十余年,未写杭州一句美景。我谓其心中无景,君以为如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清照:我与梅花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