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话小标题解读

对话中的敏感性

      要使我们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密切和谐的整体,对话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对话还不能深入人们做事情的程序,因为对话要求人们具备敏感性。人们首先得有一个基本判断:知道如何发言,也知道如何不发言。人们对对话的整个过程保持一种敏感:既能够观察和感受到对话场的细微变化,也知道该如何应对变化做出反应。同时,还需判断哪些变化源于内心,哪些变化出自于群体之内。有时,人对自身的反应可能毫无察觉。所以,保持对于对话的敏感性很重要。

      敏感性是一种能力,既可以感知事情的发生,又能感受自己和别人所做出的反应。敏感性与个人的感知觉有关,还与其他的事情有关,就像一个孩子就算母亲不说话,光看一看母亲的眼神,就知道妈妈的喜乐,哀怨,这是敏感性。而不是指看到妈妈涂了什么口红,穿了什么衣服,这叫观察。有时候,人的感官只对普通的事情敏感,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是,这离敏感还远远不够,敏感表现在一个人有能力实现:感觉器官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意识就能构造一张图表,或者创造一些感觉来告诉我们变化的意义,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的联结起来。就像孩子观察妈妈的表情这件事儿:只有孩子很敏感的感受到妈妈的表情变化,体会到妈妈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才会认真想是自己的什么行为导致了妈妈的反应?而自己又该怎么应对?整件事儿都想清楚了,大抵这个孩子是可以避免妈妈的一顿批评教育的,因为他可能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敏感性属于一种更为隐蔽的知觉。得通过意义来联结和维持它,意义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在不停地流动。如果我们共享某意义,它就会在我们之间流动,从而把群体凝聚起来。再说那个敏感的孩子,他能因为敏感的观察和妈妈达成某种共识,主动制定规则,两个人可以更好的维系关系和感情。所以,意义得以共享以后,我们可以做到和谐地交谈和共同地思考。通常情况下,阻碍我们敏感性的因素主要在于固执己见,还有一些人总是去斥责和批评人,从而使对话陷入泥潭,我们要做的是对所有的思维假定和观念进行省察和明辨,这样,对话的转机也因此而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对话小标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