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追忆唱叹之作

借景抒情的追忆唱叹之作

孙颖超/文

原典: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

译文:

回想我出发的时候,杨柳正轻轻飘动着,如今我要回到故乡了,却正值雨雪纷纷飘落,道路漫漫,忍饥挨饿得多么辛苦,我的心里充满了伤悲,可谁知道我的哀伤呢!


《诗经》三百零五篇,被后人赞为第一意境的,当属《采薇》。尤其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语言凄美动人,情调哀而不伤,写景中蕴含抒情,抒情中又有环境的对比,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帖。刘熙载《艺概》云:“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采薇》也不愧是《诗经》中最好的诗歌之一。

寒冷的冬日,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边关战士踽踽独行在返乡的途中。漫天飞舞的大雪,打湿了戍卒的行囊,泥泞了前行的道路,加深了他腹中的饥渴。此时此刻,他远望离别已久的故乡,忆古思今,不禁思绪万千。徭役时的饥渴难忍,战斗时的紧张激烈,思家时却又不能归的伤心无奈,历历在目。《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薇是一种豆科植物,可以用来吃,而戍边士卒们正是靠采薇来化饥解渴的,因此随手拈来的薇既是口头语、眼中景,又是心中情。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戍卒还是频频不能回家。从诗中我们便能找到答案:恶敌之患,营地不定,战事频繁,无暇休息。戍卒们时时刻刻准备待命作战,这正是不得归家的原因。

眼前漫天飞舞的大雪没有停歇下来的意思,戍卒突然从回忆中惊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为最后一章的首句,诗人以写景开头。这是戍卒痛定思痛后对青春年华的悼念。通常情况下,都是离别时悲痛,相聚时欢心。而戍卒在离开家乡时,杨柳依依,随风拂动,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归来时,却大雪纷飞,满目是严冬的肃杀。因为在“昔”与“今”之别、“往”与“来”之分、曾经的“杨柳依依”和今日的“雨雪霏霏”中,戍卒的生命也在这季节的更替中渐渐老去,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他别家时对未来的憧憬,已逝的青春留给他的是哀叹和悲痛。“雨雪霏霏”,看似一幅美妙动人的画面,可戍卒面对这漫漫的归乡路以及路途中的种种艰辛,这美丽的景色无疑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雨,甚至是讥讽,嘲弄。乐景写哀情,哀情更深。正如王夫之《姜斋诗话》评之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以想象当他归家时,乡人会为他高兴自豪,可他们怎又能懂得韶华逝去的伤痛呢?内外悲喜的反差更让诗人难以释怀。

纵使杨柳多情,随风依依,可物是人非,唯有那永恒的军旅生活的记忆和思乡情怀在岁月的变迁中挥之不去。


互动:回顾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车轮,并不总是在鸟语花香中穿梭,战争,始终是人类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你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场战争?你觉得人类该如何避免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借景抒情的追忆唱叹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