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丨优衣库遭疯抢,暴露中国人的丑陋?这一次,我决定不骂了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特立独行。

01

前两天,优衣库与kaws联名款开售,让我见识到什么叫做商场如战场。

一开门就随风奔跑,抢鸡蛋的大爷大妈都没见过这阵仗。

Kaws是什么不重要,先抢了再说!

一件怎么够?好东西当然越多越好!

抢购还没结束,网友们已经开始调侃了:

“我不是喜欢kaws,也不喜欢优衣库,我只是喜欢跟着大家冲冲冲,在混乱中随便给谁两拳。”

“一定要嫁给今天去优衣库抢衣服的男孩子知道吗?以后老了你家抢特价鸡蛋也没人抢得过他。”

……

跟风买东西当然无可厚非,但是需要出到各种奇葩手段、甚至是暴力来抢,就有点吃相难看。

这件事爆发之后,各大公号长篇大论严厉指责这种行为:无脑跟风、没教养、追名逐利的苍蝇、体面扫地……

甚至有的人直接说:“中国人盲目跟风成性,真是丑陋。”

但是,馆馆奉劝各位看官,要淡定!

这群在商场里厮杀的人,部分人确实素质低了点。

但由此上升到“跟风的中国人最丑陋”,实属夸大其词。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跟风”看作是没有主见、没有立场的行为,甚至把它归类为贬义词。

然而,生活在群体之中,思想、行为是不可能完全不受他人影响的。

换言之,跟风行为完全是人之常情,不要看到暴力就把所有跟风的人都扣上“施暴者”的帽子。

它既不高贵,也不低贱,我们得承认跟风甚至是社会和人生的常态。

02 跟风,是安全地带

这些年来,国内旅游越来越热,许多人趁着假期带上家人去游山玩水。

上网搜寻不难发现,热门景点永远是那几个,少有的后起之秀也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必备。

许多人慕名而来,体验高分评价的风景名胜。

昨天,朋友在社交软件上里晒出了她的照片,一袭红裙在青海的茶卡盐湖上显得更加动人。

大家都在夸赞人和景色的美丽,底下却有这样一条评论:人人都去盐湖,集体跟风,没意思~

朋友觉得委屈,虽然自己确实是因为别人说盐湖好才去的,但那里也真的很美呀。

仔细想想,她的跟风行为,真的有必要被指责吗?

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上网看评分、找攻略。

选择评分高的地方,实际上是在降低我们试错的成本。

因为经过大多数人的检验后,还能得到好的评价,说明它一定不会太差。

再反观那个写下指责评论的人,她一直标榜特立独行,绝不跟风,在旅行这件事上也一样。

毕业游的时候,她去了杭州,主动避开西湖景区,也避开高分的饭店。

“人家说好就跟着去,最后就是人挤人,还花冤枉钱。”这是她的旅游信念。

于是她拉着行李箱,住进一个偏僻的县里。每天背着包走大街小巷,吃了几顿哪都有的麦当劳,有几回还差点迷了路。

回来之后,她说:“杭州没啥好玩的,跟咱这里一样。”

显然,她并不是那个独领风骚、自成一派的潮流人物。

清高地拒绝跟风,只不过是顽固地抵抗改变。

就像网红店外排起的长队,你笃信别人都是跟风而去,却完全忽略了这家店的饭菜味道有多好。

03 跟风,是成功之路

为了标榜独特而走弯路,实在称不上高明;真正的聪慧,是懂得在前人修好的大道上奔跑。

我们都知道,跟风很容易,但创新很难,世界上的创新成就更是少之又少。

当不了巨人,起码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一望世界。

所以,从零到一的人固然伟大,但从一到一百、到一千的人也并不可耻。

在手机系统行业,有两大巨头: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安卓。

安卓最初的对手是黑莓手机,根据对手的特点,安卓设计了类同的实体键盘。

然而,苹果却出其不意,同时为用户提供触屏键盘和实体键盘。这项技术受到广泛好评,苹果的销量也大大上涨。

想要留住用户,安卓必须马上做出反应。

后来的情况各位也都知道,触屏技术直接更新了手机代际,如今市面上只剩下“老人机”还保留有实体键盘。

在一次又一次的跟风中,安卓逐渐建造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并设计出与苹果系统大相径庭的软件。

曾经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的安卓,如今已然成为别人效仿的对象。

倘若跟风的结果是成为超群出众的领先者,在此之前,不妨先当个跟屁虫。

这个道理,企业懂,国家也懂。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妈们特别爱去日本买电饭锅、马桶盖。

很多人知道“日本制造”,却很少人知道“日本跟风”。

二战之后的日本同样陷入经济发展困境,狂热的战争阻碍了科研进步。

在近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日本选择了跟风。

美国有名牌食品Birds Eye,日本就跟风出了不二家;比利时有卡通形象米斯蒂,日本就跟风出了凯蒂猫;德国有相机蔡司,日本就跟风出了尼康。

积累经验后,日本开始走向原创。

从音乐到动漫,从食品到电器,日本的经济、文化源源不断地向东亚、向世界输出。

一部《神奇宝贝》成为多少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今年上映的《大侦探皮卡丘》也在中国市场拿下六亿多的票房。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平凡的,没有爱因斯坦的高智商,也没有达芬奇的创造力。

但平凡的人,也可以不平庸,量变之后才能有质的飞跃。

“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懂得在跟风中寻找自我的人,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标杆。

04 跟风,是救命稻草

有人把跟风的人比喻成飞蛾,见到光就往上扑,纯属本能支配躯体。

更多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了跟风行为。

但有的时候,跟风的本身,也能成为照亮社会的火种。

2014年,一场冰桶挑战接力赛风靡全网。

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用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并邀请其他人参与。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为对抗渐冻症捐出一笔钱。

活动一经发起,从国外到国内,从明星、网红到普通群众,许多挑战视频被传到网上。

其实,这之中有不少人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争取流量而跟风。

但TA们的跟风行为,却为这场活动造出了浩大声势。

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大众开始关注到渐冻症与渐冻症患者的困境。

在美国,募集的善款累计超过1亿美元,这笔钱全用在了渐冻症研究和治疗;中国的“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也收到了近140万元的爱心捐助。

一群人不明就里地凑热闹,却给了几万个家庭生的希望。

这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说冰桶挑战的成果只是误打误撞,那么网络筹款就是确凿的证据。

在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年代,那些有重病患者的贫困家庭只能靠新闻曝光,向社会求助。

更不幸的,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救命,这种情况下往往更难凑齐医药费。

但当网络捐款出现后,这些家庭开始看到了延续生命的可能。

曾经风靡一时的“一元捐款”、“买画捐款”爱心活动,不需要成百上千,一块钱也能帮助到别人。

“一元”的门槛完全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又能让捐助者显示出自己善良的一面,何乐而不为?

很快,这些活动以病毒式传播刷屏了朋友圈。

有人开始质疑参与者的动机,也有人旁观者清地指出活动中跟风的人多过献爱心的人。

但对于受助的弱势群体,这些善款能够换来一命,能够让他们在艰难的生活里透口气,这就足够了。

献爱心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至于网友们是否出于跟风心理,其实并不重要。

05 跟风,是寻找自己

《北京欢迎你》中有句歌词,“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我们很理解无法实现梦想的痛苦,却忽略了那些没有梦想的人,有多迷茫。

在《请回答1988里》,父亲问德善,“我家德善的梦想是什么呀?”

德善却一脸尴尬,“我没有梦想。爸,很让人寒心吧?我可能真的很没用吧……”

父亲笑着回答她,“这个梦想慢慢拥有就好了,不是只有你才这样的,一点都不用担心。”

就像没有梦想的德善,大多数的我们也不是从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信誓旦旦地说想当科学家,长大了才承认,那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刘南的前半生,主旋律就是跟风。

初中那会流行群殴,他就跟在混混的后头充小弟;上了高中,不兴打架兴学习,他也每天捧着书,虽然没看进去多少。

大学填报志愿,亲戚跟他说学会计好,就业率高,他也不查资料,立马就报上去。

等到毕业,同学们都说互联网行业大有前途,他就一连给好几家互联网公司发简历。

折腾了四五年,终于尘埃落定,刘南进了一家新媒体做编辑。

回头看看,这份工作似乎跟他的前半生沾不上什么边,但他并不觉得之前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不试怎么知道不适合、不喜欢?

他的人生经历,是不是有点熟悉?

那些坚定选择一个目标的人,只有少数。大多数的我们为了弄清楚自己的喜恶,只能随波逐流,在跟风中尝试。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有的人只用了几年,有的人甚至用了一生。

只不过我们提前找到了方向,有的还在风里挣扎,谁也不比谁高贵。

而且,这些跟风的人,其实也在不断地脱离那阵风。

当有一天,TA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一定会毅然脱离人群,坚定地奔向远方。

06

关于跟风,我们能够分析出它许多的心理原因来。

为了获得群体认同的从众心理,没有主见的浮躁心态,缺乏做自己的勇气……

但就像第一次做父母的人,如果只靠想象,孩子的基本生存或许都成问题。

我们只能跟着热销的育儿书、跟着上一辈人的带娃经验学,一边跟风,一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后实现独立。

盲目地一意孤行,最终有可能走向悬崖。

在你还没有想好去哪的时候,如果有风,就先跟着风走吧。

/今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馆丨优衣库遭疯抢,暴露中国人的丑陋?这一次,我决定不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