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只是你的软弱》:活出自我,不负此生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你的软弱》封面

有时候,一篇又一篇的约稿接踵而来,自己时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出奇地好,稿子一篇一篇地顺利完成。而又有时候,项目越是到了紧急阶段需要全力以赴时,偏头痛或是神经性牙痛却轮番上阵,明明可以按时交付的项目,偏偏推迟或拱手让人。等你到了医院去检查偏头痛和神经性牙痛,却查不出来任何毛病,项目完结或拱手让人时,它们也跟着消失了。

这是经常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这也正是黄玉玲的《你的善良,也许只是你的软弱》一书中,所说的,身体“出卖”我们的意识,用它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内心深处真正想要到达的地方。这两种病症是对我自己不想面对的真相的一种反抗,是对自己的一种被动攻击。

黄玉玲是有着近二十年心理咨询经验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同时是“得到”《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专栏顾问。在《你的善良,也许只是你的软弱》中,她从人类的攻击性的角度展开,结合众多咨询案例,为读者解读攻击性的起源和必要性,并为如何处理或转化攻击性提出了解决方案。

人类的攻击性源自婴儿期的全能自恋。在婴儿时期,当神仙般的全能自恋无法得到满足而受到挫败时,婴儿便以愤怒哭叫来表现。这便是人类最初的攻击性。婴儿期的全能自恋是必要的,是解除内心绝对无助的基础,更是自信和创造力的培养基。随着现实环境的有限性,婴儿会逐渐感知边界性。当婴儿未能获得良好的全能自恋感知,被打压或被忽视,攻击性被压抑。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攻击性或为对自身的攻击,或为对关系中的他人的攻击。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攻击性,都需要被看见,被感知。直面真实的自己,直面事情的真相,是哀悼灰暗的过去,也是安于现实的当下。同时,尝试着看见别人,无论是自己,还是关系中的另一方,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是人,就不存在完美可言。

黄玉玲在书中专门阐述了“过度依赖”和“过度控制”,这两种非正常的关系,有着深层的心理成因。它们都是攻击性的表现。要想逃离这样的令人窒息的关系,首先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害怕孤独?厌恶羞耻感?缺乏安全感?这无一不是人们不想面对的深层感受,但是想要活出自我,是勇气和力量的。

黄玉玲在《攻击性之华山论剑》的篇章里,给出了读者想要成功地转化攻击性,活出真实的自我需要学会的能力。认识真实的自己,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同时,接纳和允许负面的情绪在自己的体内流动。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活出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善良,也许只是你的软弱》:活出自我,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