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Milly叶子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20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 Benjamin Barber)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我研究过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

我们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我们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他们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一个小女孩对我说。

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I,重述知识」你怎么看待成功

说说你过去认为成功意味着什么,和拆页中解读的成功有什么区别。

过去或者说在看这段文字之前我都认为成功指的是在人生不同维度上都有着标志性的象征。物质上有足够的金钱去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社交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死党,可以真心地为你哭,为你笑。而在家庭上,是内在和谐,家人一条心,并能无条件相信和支持着彼此。生活每天都丰富多彩,有不同的体验。总结来看就是财富自由,家庭合谐。

从拆页的解读可以看出,我对成功的定义是来自固定型思维。但成长型思维的人对成功的解读并不会体现在具体的事件上,而是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用个人能力的增长来反应成功。

「A1,激活经验」越挫越勇的事情中是哪一种思维模式

回想一下,你曾经做什么事情是越挫越勇,当时是为什么那样,那个时候的想法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那个时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在入职第二年,学校推荐我去参加市里的教师说课比赛。那是我们学校教师参与的相对较高级的比赛(一般我们学校都只参加本地的比赛),所以领导极为重视,还专门从一中请来教研组长为我指导大赛。

结果,我连说课稿都不能达标,从初稿到终稿我被要求修改了6次,而且每次都几乎是重写。再到后来制件PPT,同时从配色,到字体,到排版,前前后后也修改了不下10次。每天晚自习下了之后我要修改稿件到半夜1点多,第二天6点多就会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要求查看我修改后的说课稿和PPT。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比高考都痛苦。每天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上课,更痛苦的是,我的稿件每天都会被批的无一是处,从第一个字改到最后一个字。然后第二天再次被否定,要求修改。而这样否定,修改,再否定,再修改的日子我连续经历了15天。

最后我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我不是当老师的料,开始各种内在抱怨(因为才来学校,不敢把自己的负面的心思暴露出来),埋怨学校领导赶鸭子上架,那么多老师非要我一个新人去参加这么难的比赛,成新为难一个职场新人,同时觉得领导就是要求太高,我一新人能有什么能力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和那些入职10多年的老师比,还让教研组长指导我比赛,那不是搞笑吗?

但迫于领导的压力,我不敢表现出来,只能硬着头皮越挫越勇,最终我在市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很明显,当时的我是处在固定思维中,如果没有来自领导的压力,我可能早就破罐子破摔,并要求自己重在参与就好。

如果那个时候的我是成长型思维,我会对自己说,哇,看我今天的稿件比昨天又流畅了好多,而且内容的专业性更强,同时PPT制件水平和速度也在提升,太棒了,又有专业的教研组长给我指导,我可以曾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教研组长是如何设计一堂课,同时相信通过这次比赛,我一定可以收获那些有着十几甚至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并让自己备课水平提升很大一个台阶。我的真的是太幸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Milly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