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花工艺,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一个时代象征。
而扒花瓷则是一种精神传承
是,细腻、柔美、典雅的代表
扒花工艺,代表着一种文化精神、也代表着一个时代!
而扒花更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传承
是,细腻、柔美、典雅的典范!
平时,跟瓷友们交谈过程中有人询问我说
“自己很喜欢扒花,但一直不太了解
什么是扒花,只感其美,不知其艺
希望能仔细讲解一”。
大家的热情让我非常开心,
说明大家对王掌柜是信任的以心相托,真诚相待。
应广大瓷友的要求,掌柜在这里
作统一回答来聊聊关于针尖上的“扒花”艺术
扒花是一种什么样的工艺?
扒花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工艺和样式加起来的统称,换而言之在瓷器上用状如针尖的工具,刻画出来的图案。
扒花,学名又叫粉彩轧道,起源于乾隆年间,在粉彩的基础上,融入轧道工艺形成的,那这就涉及到粉彩和轧道了。
何为粉彩?
所谓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为底色,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
何为轧道?
所谓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扒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明白了这些,我们来谈谈它的历史演变,因为历史,让我们的瓷器更具文化价值。
清乾隆黄地扒花梅瓶
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最为鼎盛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这个时期的官窑陶瓷以精美制作工艺和绚丽的色彩著称于世。其中,有一种只属于宫廷御用奢华繁褥到极致的装饰工艺,备受皇室喜爱和王公贵族推崇这种工艺就叫做,粉彩扒花。然而乾隆年间,这种工艺在民间非常罕见,平常人等是无法窥探其真容一二的。
关于粉彩的说法,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甚于乾隆的说法,与颜色釉、青花、玲珑并列当时景德镇的传统名瓷。在这四大名瓷中,又以粉彩最为华丽,而在粉彩中又以扒花工艺最为细腻。
"扒花",作为一门手艺对美术绘画,纹饰构造,有着极高要求,除手艺人本身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需常年累月,累计下来的经验。但随着这门手艺的逐渐失传,已经很少能有人将扒花做到完美极致。
庆幸的是,江西景德镇名师大家,将这种工艺薪火传承了下来,并将其发扬广大,其中又以张文月大师最为出名。享有”扒花大王“的无上美誉
历史演变中,在瓷器界,工艺是历史进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更是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标志。扒花工艺是一门极为耗时耗力,非常考验艺人扒花功底的一门技术,需要有强大的细心和耐心。而扒花成器则需要历经四道工序,四次入窑。
01
工序一
拉胚是自家门面
拉胚成器型,入窑烧制瓷胎,然后将准备好的瓷胎静置,等待二次使用。这一过程,是对瓷胎塑型作轮廓,虽是第一阶段,看似十分简单,但却是门面,瓷胎烧制不好,后面一切都是徒劳。
02
工序二
坚实的扒花基础
在胎白上,施一层白釉,以扒花工艺,在上面扒出花纹。这一过程,需极为仔细,对纹路的绘制,必须一气呵成,方可继续,为后续打下坚实基础。
03
工序三
细节决定成败
在烧制好的釉面上,用状如细针的工具,细细绘制图案或者纹路,不断的改变雕刻位置,以保呈现最佳效果。此过程考究手艺人,对细节的把控,和对纹路流畅感的绘制。一件好作品在这些工序上最能体现。
04
工序四
三分实力七分天命
在绘制好的瓷胎顶部或者底部,绘上金边,再次入窑成器最后一步,尤为重要,在前面三道工序中,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步而作准备。所谓"窑出万件出一宝,三分靠实力,七分看运气。”说的就是这最后一步,成之则万事大吉,反之毁于一旦。
对于扒花而言,是没有底稿的,所有过程,必须一蹴而就,过程当中不得有丝毫马虎。任何一处细节错误都会导致整体的失败,对于艺人们来说,失败与成功风险并存。唯有极高的造诣才能亲眼目睹扒花的盛世容颜。
前不久,王掌柜了解到,在香港拍卖会上,一款清乾隆年间的锦上添花,万寿延年葫芦瓶,以最高2.2亿的价格拍卖,创造了,扒花瓷器价格之最。
而另一同彩不同器,无扒花的,清嘉庆 黄地粉彩花卉纹包袱瓶 拍卖价格只有,900多万的价格,两者之间就就在扒花之差,不得不感叹,扒花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之高
扒花古器虽好,但动辄千万上亿的收藏价格,让许多人不得不望洋兴叹,但是这些也都不足以限制我们收藏扒花瓷器.
清代乾隆年间,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有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叫粉彩扒花。扒花瓷器,颜色绚丽、装饰繁缛,当时为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珍贵工艺品,具有名副其实的“贵族”血统。也是一门即将消逝的瓷器艺术,望大家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