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娴线
最近,掀起全民讨论热潮,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剧《都挺好》一路热度不减,直逼大结局。
我没敢向我爸推荐这部剧,因为我爸活脱脱现实版苏明玉,除了我爸是男的,除了我爸没有钱。
小时候,我以为是我家太穷了,所以奶奶“厌乌及乌”,不喜欢我爸顺带不喜欢我们。后来我发现,大姑家的日子同样异常拮据,奶奶非但没嫌弃,还拿钱偷偷接济女儿;小叔在城里安了家,有房有车没经济压力,奶奶却总因小叔多花了点钱而心疼不已,更舍不得花小叔的钱。
不是钱的问题,要说“重男轻女”,我爸是男的,若说“重女轻男”,我奶奶这辈子都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小儿子,小叔年轻时背井离乡应征入伍,奶奶差点疯掉。
后来,我才渐渐看清,母亲对子女的爱,可以是天经地义,同时母亲对子女的不爱,也可以毫无缘由。
不爱就是不爱,没有原因,不问缘由,偏爱是不分性别的,那些被母亲差待的孩子,只是不走运罢了。
01
有人幸运地没被“重男轻女”的旧观念绑架,却又不幸沦为中国传统思想“长兄如父,长母如姐”的牺牲品。
至今我仍记得,高三开课第一天,跟我一起来报名的邻村女孩炎炎,被她顶着烈日赶来学校的母亲,好说歹说劝回了家。
炎炎是不幸的,她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她母亲的开明之处在于“教育要每个孩子雨露均沾”,所以家里子女都有上学的机会,但同时她母亲也是浅薄的,“女孩读到高中就好,男孩随意”。
因为炎炎是长姐,所以在读书这件几乎能改变农村人命运的大事上,她得让着下面的弟弟妹妹,即便她再怎么想念书,也只能在母亲的逼迫下退出,给生性不爱念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弟妹挪位置。
有心没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啊!
炎炎是幸运的,高中辍学后,她南下广州打工,学了美容的手艺,加上肯吃苦,肯受累,很快事业有了起色,到今天她已开了自己的美容连锁店,自己做老板。
刷qq空间时,看到炎炎发了一张购房合同备案表的一角,并配文:找贱,又给自己找罪受。
我才知,她已在广州买了第二套房,正忙着挣钱还房贷呢!
炎炎当然是我眼中的事业有成者,但每次聊天,她的言语中总是透露着对学业未竟的满满遗憾,那个从小酷爱考试几乎次次拿第一的女孩消失不见了,母亲反对读书,是她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事。
母亲,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角色,却常常对她不疼爱或不重视的子女施加“反作用力”,而不是助推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关乎命运。
诚然,我们羡慕苏明玉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成就自己的“霸业”,收获暖心的爱情,但世上只有一个苏明玉,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苏明玉。
被母亲差别对待的孩子,既能功成名就,也能一事无成。
02
三毛曾说,老二就像夹心饼干,最容易被父母忽略。而被父母忽略的孩子,终究是少了点温度。
半年前,我在兼职群里结识了一个性格有点冷的老乡阿望,他在家里排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虽然我弟只比我小一岁,但他在我眼里永远是个孩子。”阿望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全家人尤其是他母亲,把他弟弟快宠成了“智障”。
他弟有多柔弱,他就得有多坚强。
同是男孩,只因阿望是长子,家里边所有男人该承担的责任全扛在他一人肩头,包括养家糊口,修缮旧房,购置新车等等。
前段时间,得知他老家的一块地因政府修路被征收了,听说给了二十多万的征收款。
“别跟我们‘抢饭碗’了,你都成暴发户了。”我跟阿望开玩笑。
“钱到不了我手里,我妈明说那是留给我弟娶媳妇的彩礼钱。”阿望有点绝望地直言不讳。
或许他自己也想不明白,同样是母亲的儿子,待遇却千差万别,家里需要钱的地方,他不能少一分力,家里有点余钱了,他却休想分一杯羹。
我感叹他处境的不公,他却说早已经习惯了,说完露出苦涩的笑脸,我才注意到他侧脸有隐约的伤疤,那都是被生活打磨的风霜剑雨啊!
阿望的个性签名是,铁打的汉子除了死撑,还能如何?
我没尝过死撑的滋味,但我觉得那滋味一定极苦。我猜,阿望的严肃脸都是硬撑的结果,即便他女朋友屡屡抱怨他“冷血”的性情,可他始终热不起来。
我本想安慰人家姑娘,性情这东西可以慢慢改,阿望却说,性情这东西,从小就跟定你了,想改,真的很难。
阿望说了实话,性情这东西,从出生那刻躺在母亲怀里,就已渗透进血液,慢慢爬入骨髓,跟定人一辈子。
向日葵如火的热烈,是因为它还未出生便接受阳光的照耀,如果你都长大成人了,还活在阴冷之中,想热起来谈何容易?
曾经看到一句话,人到中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烦恼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不健康性情的根源,自然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来自母亲对子女从小到大的不健康的培养和教育。在子女性格塑造这件事上,母爱所占的比重,远胜于父亲的影响。
别人说你很像你母亲,其实说的不是长相,而是指举手投足间的仪态,一言一行里的内涵。
我们永远不要忽视性情对一个人的影响,一旦形成,可能这辈子都将活在它的影子里。
03
前段时间,热播剧《知否》屡上热搜,其中讨论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母亲对子女的教育,盛家的儿女们便是最好的例子。
娶错一个女人,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网上热议的这个主题或许有点言辞过激,但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不容小觑,如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不知不觉中渗透进子女的思想里,成为此生挥之不去的痕迹。
小时候,我找我妈要学杂费,我妈总会把我推给不当家不管钱的父亲,也就等于间接拒绝了我的要求,所以我跟我妈不亲,总觉得有膈应。
长大后,我很不习惯跟别人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对自己糟糕的人际关系很自卑,直到看到《欢乐颂》里安迪的表现,我的内心满是震撼。
原来,有跟我一样的人,我并不怪异。
安迪给我了摘下伪装面具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明白,撑起内心坚强的真正力量来源于自身实力的强大,而不是别的什么。
我渐渐释怀,渐渐习惯了默默地争强好胜,默默地野蛮生长,任由骨子里的倔强在血液里翻腾不息,那是属于我的防卫和骄傲!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需如此,那些从小获得富足母爱的人,想必是可爱和能爱的,他们性情可爱,爱人的能力也不输于常人。
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幸运。不幸运的呢?自然一辈子都在逃离和躲避。
我的小学同学,就因为比聪明过人的姐姐弱了那么一丢丢,便始终得不到母亲的待见,相反,是母亲冷嘲热讽的排挤和毫不留情的打压。
大学毕业后,同乡的我们便“失联”了。
其实是她义无反顾选择远嫁重庆,彻底逃离那个桎梏了她二十多年的“偏心”的家,逃离那个她这辈子都不想再见的女人。
以前我不相信有跟父母决裂的子女,因为染尽尘埃的亲情迷糊了我的双眼,我只能泪流满面却看不清真相。
真实的生活又有谁知道呢?毕竟,受伤的是眼睛看不见的地方,那个叫心灵的地方。
不幸运的孩子,如果逃走了,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04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孩子的原生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肯定的结论,但这个言论里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觉得母亲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占了绝大比例。
我们总喜欢说慈母多败儿,那偏心眼的母亲呢?
偏心眼的母亲都是相似的,被差待的孩子却各有各的苦楚。
那些从小被母亲差待的孩子,他们的人生经历自然要比被母亲富养,从小获得充裕母爱的人艰辛得多。
有人历经千辛万苦,从绝望里开出花来;有人一辈子如履薄冰,在失落的安全感里找不到方向;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缺失的印记。
我们没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有理由活出自己的倔强,内心小小的倔强,足以一路披荆斩棘;我们没法选择谁成为我们的母亲,但我们有勇气成长为一个温暖的人,自身有限的温暖,也够一生向阳而生。
活成自己心喜的模样,不依靠别人,我们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