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我宁可喜欢一个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马云
1
我跟很多人一样,曾经深度怀疑自己并没有强大的执行力。
我曾经想要减肥,并制定了详细的减肥计划,颗粒度细致到了每天跑多少,运动多少量。
为了能够自己能够真的坚持下去,我甚至还参加了「跑步押金打卡群」,在Keep上设定了每个月详细的运动。
结果,由于执行不到位,偷懒了几天。
这几天的偷懒,就变成了几个月,体重也不出人意料的不减反增。
我也会报名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最开始就给自己立的要看完课程写完作业的Flag,没几天就啪啪打脸。
其实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只看两集美剧就睡觉”,不看三集绝不会放下手机的。
“我不看完这两集我绝对不睡”,第一集就睡着了。
“不写完这篇10页的论文我绝对不玩手机”,没二十分钟就刷知乎了。
“写个三四面吧,差不多就行”,不知不觉写超了。
“看会儿课吧,写会儿作业吧”,不知不觉就打开了天猫淘宝购物去了。
但最近的一件事,让我发现自己,还是有着点儿执行力的。
之前我购买了得到的付费专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或者是懒,就一直没有将这门课听下去。最近倒好,付费专栏结束之后,我反而重新捡了起来,每天听,每天看,每天记笔记,我从没发现我原来有着如此强的执行力。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其实我们比我们自己想象的有执行力。
比如我们不想写作业的执行力,比如我们无法坚持持续锻炼身体的执行力,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去追剧的执行力,刷淘宝购物的执行力,等等。
所谓执行力,知乎的一位大v说得好,不过是愿景落实到细节的能力。
而我们之所以感觉,我们没有自己所想的那种执行力,可能有三个原因。
2
我最近在带一些同学学习新媒体高阶的课程,但是很多学员在开班之处立的flag到了第二周就被打脸了。那些信誓旦旦要学习课程的很多都选择了放弃,无法再坚持下去。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写,而是他们真的不会。
这一点在职场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最近负责了一个优化详情页说服逻辑的任务,通过最近我跟她的聊天发现,她一直吐槽说自己执行力太差了,这样的一个任务,一直拖了一个礼拜都执行不下去。
后来在更深入的聊天中发现,她其实并不是「执行力差」,她在做其他工作的时候,比如与用户聊天这些她擅长的工作,就手到擒来,执行速度很快。她之所以认为自己「执行力差」,只是因为不懂文案和详情页的说服逻辑,自然就没办法开展工作。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比如我如初互联网的时候,领导就让我去做「用户运营」,那个时候我只是对传统的BD啊,市场啊,销售啊有经验,互联网的用户运营是什么鬼?
因为不懂,工作就开展的极其缓慢,与用户不会聊天,找不到用户的喜好,不会运营社群,这些挤压导致了我「消极怠工」的情绪,这种消极怠工,更加映射了我自己「执行力差」和「没有能力」的暗示,从而开始了恶性循环。
所以,在我们认为自己执行力差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到底是真的懂,还是假的懂。
假的懂,就要去学。
真正那些学习好的人,都是有着一套适用的方法论的,而学不会的人,各有各的学习方法,所以,找到学习方法,一以贯之,更重要。
3
不过,你或许已经感知到了自己知识的焦虑,于是买了很多课去听,却发现去做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卵用。
你之所以没有执行力,是因为你没有想清楚。
就拿我之前重新坚持每天听《精英日课》为例。我之所以想要重新回过头来学习,是因为我有「写文章」的具体需求。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观点的高度,观点的结构化,以及匹配且新颖的案例,这都是我在《精英日课》中完全可以获取到的。
比如,这个专栏解读最新的外文学术著作,这意味着可以我可以获取很多新的观点和事例,这在我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提供非常扎实的理论支撑,而不是泛泛而谈瞎扯淡,也就是所谓的文章很「干」;
比如,这个专栏的作者是一位物理学家,但是他会运用很多看上去高大上的观点,来结合生活中的点滴来做解读,这就给了我更多的启发。
更简单粗暴一点,365篇的专栏文章,至少有260+的文章是自带高观点,自带逻辑结构的,那么,这样现成的给了你思考方向的素材,去结合生活实现现在非常流行的「拆书」方法论,岂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带着「要完成文章」这样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不断地去寻求素材,而这个课程,又自带「去糟粕」的能力,岂不是发现了一个「捷径」?
「坚持不下去」才是问题,而不是问,为何我会坚持下去。
其实,那些蛮干,并让自己看上去很忙很有执行力,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为了什么忙,为了什么而去执行。
这才是高手和新手之间的区别。
当一个人没有具体的梦想和行动计划时,往往会大量地依赖于外在的事物。
于是,我们就忍不住刷朋友圈,刷淘宝,让自己产生了「执行力」差的认知。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包括自己在内,「目标」这个东西, 都是一个很「空洞」且不落地的概念,我们深知其重要性,却并不能让他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核心原则。
那么,不妨把更小更具体的任务,当成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培养自己的「成长思维模式」,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们并不需要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
4
道理听了很多,依然有很多人说「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只是我们道理听得还太少,少到完全无法刺激我们立即去执行。
我们对于自己的记忆力还是太过于自信,总觉得听过一遍的道理都可以记住,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忘记当初听到的道理。
相信大家肯定听说过一个词叫「极致的执行」,这在玩新媒体裂变圈基本上没啥可新鲜的,甚至在任何工作场合都没啥新鲜的。
是的,这个词所代表的道理本身很简单,做就是了嘛,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想要做到极致,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需要把所有零碎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全部想起来,你才知道到底该「如何去做」。
我的一个朋友,她疯狂研究竞品,怀揣着工匠精神的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做出了3天增长30万粉丝的成绩,这其中,如果任何一个裂变增长环节的知识点「掉线」那都将无法实现「极致」。
李笑来老师,曾经花了9个月出过一本书,叫《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其中最具创意的部分,只用了1个月,剩下的8个月,在做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最枯燥的、最无聊的复制、粘贴、编辑、整理、审阅、修改。
为何卖酒翁是一个专业人士?为何我的朋友能通过做增长活动年入百万?熟能生巧罢了。
所以,这是大神和新手的区别,这是两个物种。
你或许觉得锻炼很累,但是在喜欢健身的人看来,在健身房挥洒汗水,大汗淋漓,精神焕发,他们并不觉得累;
你或许认为完成作业,成长很累,但是在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缺什么的人看来,撕裂成长,痛苦学习,是很酷的;
与其怕做错,不如立即去学,立即去做,并不断在这个循环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愿景。
太去追求一锤定音的天才想法,才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乔布斯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也只有一个,也正如开头马云所说,真正强大的团队,靠的不是想法,而是想法落地的强大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