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经济篇”有感

不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教养。


作者开篇便说:这种生活方式予别人眼里是为“异类”——独居瓦尔登湖两年之久。

这是作者的一个实验:一个人需要多少外在之物才得以存活呢?


首先作者以他看到的:一些青年人,我的同乡,他们不得不去继承农庄,房屋,谷仓,这些东西获得容易摆脱难;为了力所能及的把日子过得好些推着这谷仓前行;为了养活这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不得不努力干活,害怕生病反而累倒了。

作者感叹:这是在一种大错下面劳动啊。似乎一种似是而非的“必然”命运主导了人。

虽然有时空的距离,但这种“必然”放在现在是:房子、车子、过劳死。

“一些人在他人的铜币里生了,死了。大道上的赶马人,他们的最高职责是给马饲草饮,安全到达目的地。”作者反对这种麻木的生活,也不赞同老一辈人的经验主意。倡导我们要突破自我观念的限制。我们没有做过的还有很多,却整天没完没了,忧心忡忡而又过分紧张的生活。

靠着自己的双手,作者在瓦尔登湖湖畔建起了一所木房子,在没有厨房的情况下,露天煮食也成了一种乐趣。只需要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食物、住所、衣服和燃,人,就可以好好的生活。

作者在倡导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


可能你觉得在这个快速发展又功利的社会,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只适合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还什么人工智能即将取代“流水似”的工作,怎能不拼,怎能不慌?

这时候,瓦尔登湖的生活方式就似一股清流,轻轻抚过我们这颗凡夫俗子的心,提醒我们:一箪食,一壶饮也足以慰风尘。


读书籍开篇的文字时,我最大的感触是:不要去妄加评判别人的生活。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各自有各自的所求。生活不易,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百分百正确。不评判,不妄论,心底安足就很好。


这是一篇小小的书评+感触,自己以前看书都是走马观花一般。对这一节书刚开始时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就想到写一下心得,一是理清思路,二还专门上网查了下这方面的内容,也助于加深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瓦尔登湖“经济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