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即是提升——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之“写教育生活”

今天阅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五章——写教育生活。

这部分以前读过一些,首先是被第一篇的题目所吸引——“一线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在哪儿”。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线教师,把自己的成长目标设立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必然要寻找这样一座通往专业性研究的桥。这座桥,吴松超老师认为“要从记录教育生活做起”。

记录教育生活,是我的短板。和处于职业倦怠期的几乎所有人一样,我总是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活单调、乏味、无聊,日复一日的重复,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实际上,自己也清楚,这既是对这个职业爱得不够,也是对生活本身缺乏“细致地感知”,即感知力迟钝了。要打破这种状态,就要像孙明霞老师那样,经营自己精彩的教育生活。这里所谓的“经营”,就是“无中生有”,就是“没事找事”,就是“自找麻烦”。

首先,通过走出舒适区的学习,调整自己教育生活的背景,突破原有的生活世界,给自己的教育生活一个更广阔的奔走天地。是的,每一次走出去,都曾让我那么兴奋,那是接受新事物的欣喜,是走向未知的兴奋,是疲惫生活里的浪花和波澜。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就不多的外出学习机会更加没有了,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唯一的,关键是要有终身学习、不断充电的意识。有了学习意识,不频繁地走出校门,不脱离课堂,照样可以开阔眼界,开拓教育生活的活动疆界。读书,借助新媒体技术求学于名师名家,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

其次,要更多地与学生交流,真正让学生与自己互动起来,心灵交融起来,让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教育生活。而这一点,正是今天的我所缺乏的。孙老师给学生写公开信、发日记本的方式,都值得我学习。

第三,加入学习团队和成长圈子。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自己性情的原因,虽然也身处官方的民间的各种成长团队之中,却从未真正融入其中,虽然这些团队都很优秀,自己却只是游离于边缘地带。这大概就是总不见进步,成长不快的原因吧!

正如吴老师所言:融入一个团队是重新选择了一种生活,这种生活与原来的生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规则。这种改变是一种挑战,是一次历险,因此更是一种提升。

改变观念,改变自己,我的教育修炼之路,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即是提升——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之“写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