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篇|2021-04-04|喜欢一个人,要不要让他知道

我想喜欢一个人,要不要让他知道?这个如果当做一个辩论题来讨论,会有不同的很多的正反观点。

你又会如何去作出选择呢?

我想小北的这篇文章,或多或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点小小的参考意见。

所以特在此分享如下:

“喜欢一个人,要不要让他知道?”

记得中学时,语文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

文章名字不记得了,但大抵意思就是:

在青春年少的懵懂年龄里,要将“喜欢”好好地收藏于心口,

在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时,缺乏了爱的牢固基础,就要学会先丰盈自我,待到足够自信勇敢后再将喜欢说出来。

在那个稍有点恋爱苗头就要被掐断的年纪里,语文老师表达的比较隐晦,她用文章里的文字传递给我们一些启发和预警。

太年轻的“喜欢”,纯粹简单,但也往往因为爱得简单,也更容易轻易离散。

年少时那颗关于“喜欢”的种子太脆弱,往往还没抽芽生根,有些人就在半途中热情减半,放弃了继续培育浇灌的初心。

所以,那时的喜欢,总是被标签不够成熟稳重的印记,他们会再三在过来人的身份里告诉我们:

要懂得沉淀,要懂得将“喜欢”变成养分;心怀“喜欢”慢慢培育种子的人,等到自己付出了足够的耐心看它抽芽开花时,自己也成为了一个花艺师,那时再将喜欢说出口,也许才能更稳固长久。

那个时候我们大多因此知道:年少的喜欢,不是张扬的告白和宣誓,而是默默将其潜藏于心,是用喜欢去暗示自己变更好更优秀。

02.

后来再长大一点后,对“喜欢”的判断不再局限在年龄里,不再被权衡在他人的规训下,“喜欢”开始有了更多温和的引申义。

“喜欢”,不只是我将它储藏于心不显露,就是对我对他好;

“喜欢”,不只是老师家人口中的“你还小,还不足够稳重”的单纯傻气;

年轻的喜欢多么美好,谁说掩藏就是蓄能,表达出口就会有损伤?

“喜欢”,也可以是你我齐同共进的推动力量;

“喜欢”,也可以是你我正面相遇而后的洒脱赤诚。

不只是用躲闪用内敛去伪装它,不总是将它藏匿在黑暗的角落里,我们还可以拥有更轻盈的姿态来展示它。

就像是:默默喜欢的“含羞草姑娘们”,习惯了独自绽放的生活,就会在他人触碰时收敛起自己的臂膀。

而向阳生长的花儿,自在打开自己的花瓣,能收获更多喜欢的回声。

那些从小被规劝含蓄表达爱的姑娘,将喜欢写进日记本里,藏在成长的暗恋里。

而洒脱不羞怯的女孩儿,绕过了心墙,绕过了心底的扭捏自卑,用真实发声,才能爱得更坦荡。

03.

在我们的成长路途中,我们羞怯小心,我们听从父母老师的教导安排,我们在一套体面的教程里循规蹈矩变得更加得体稳重起来,

但又不知道从中隐藏了多少口是心非的姑娘。

如果,喜欢一定要步步为营,爱得小心才能踏实长久,那又怎样才能一路走来稳妥着不与最初的心意相背离?

比起“喜欢要懂得沉淀”来说,我们的意识成长里,总是缺少了太多关于喜欢的“把握时机”。

我们被规劝含蓄、被劝导自重小心,但也很少被鼓励,被告知要去如何表达内心里最真实的情意。

从小太内敛的人,做不到自然去迎接他人的拥抱追求。

缺乏大胆去爱的勇气,就总要在自我内敛的包装下,被动着与人链接,又在自我不洒脱的态度里主动着与人远离。

后来我们知道:“喜欢一个人,要不要让他知道”这件事,从来不只是"他"的原因,而是我们一开始就在自己这里依循了保守逃避的成长痕迹。

  04.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隐晦的、坦荡的、自卑的、乐观的......

我们保守着前进,总是单向地徘徊在某单一方式中,却很难跨越去尝试另一方式感情。

每个人的“喜欢”里,都潜藏着个人的成长身影,太内敛的人做不到太坦率;太直率的人又很难说懂得保持距离。

喜欢这件事,当然说出口更坦荡,但学不会表达的内敛姑娘,

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坦诚自己的内心,打开自己的心门,

当心里照进更多的光亮,我们才有更多的勇气将“喜欢”自然说出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76篇|2021-04-04|喜欢一个人,要不要让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