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手法上,两代人之间有代沟吗?

最近,在上,想加入一个可以增加粉丝的群,群主主要目的是为入群的写作者开连载,结果被拒。

被拒的理由,群主认为我的文章“不在她的认可范围内”。

不过,好心的群主给我的建议是“多看书,多记笔记,多看写作的书,提高发散性思维,多用修辞手法等”,在此,尽管被拒之门外,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位美女群主哦。

既然群主说,我的文章不合她的“口味”,那我就认真地拜读了她的大作,并与她在简信中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得悉,群主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经过了解,还是一位大三的医学生,并且与我这位妇幼战线上的老兵,还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呢。

原来如此。这才真的明白了,我被拒的原因,因为,我的写作手法,或者说,写作风格,与年轻人的写作手法不完全相同所致。

静下心来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了一次全面“复盘”,才发现,两代人之间,不仅在思想意识、语言应用、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也就是代沟,而且在写作手法、对文章的品味、写作技巧、修辞应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经过思考,我觉得,在写作方面,起码存在以下两个差异。

一个是,在价值观方面。年轻人喜欢那种怪异的、可引起感官刺激、新颖的文章,读起来有味道,可获得刺激感;而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的人觉得,一篇文章只要有一个中心思想,让读者知道,你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读者看完后,能从中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收获也好。比如,我在写“瞻仰文昌宋氏祖居”这篇文章时,确定的中心思想就是“这里是宋庆龄的祖居,而不是故居”,站在这个角度,只能挟取宋庆龄曾高祖、高祖、祖父三代曾经在此生活,其父亲也在此出生这么一个片段,来完成我的文章。由此,我说,在写作的价值观方面,两代人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的代沟。

另外一个是,我的写作,一般还是喜欢用平铺直叙、不追求华丽辞藻的手法来完成一篇文章,不一定非要用一些看起来很刺激、很好看的文笔。记得得到的专栏作者吴军老师曾经说过,写文章,首先是要让人明白你的文章要说明什么,想说明什么,不一定要追求用词、用句的手法。

吴军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他自己的写作经验:一是突出中心思想的重要性,所谓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不是两个、三个,这一点常常被写作者忽略,那些文章看上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其二是,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搜寻漂亮的辞藻上,那是阅读多了,写作多了的自然结果,过分注重辞藻会忽视文章的结构。其三是,很多人写东西是虎头蛇尾,前面过于冗长,后面时间紧了,或者篇幅太长了,就匆匆结尾,因此,最好一开始就把结构设计好。

对吴军老师的写作经验,我很以为然,这也是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想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进阶的原因。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我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写作风格,那就一边写作,一边精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写作手法上,两代人之间有代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