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定投之一个普通家庭的理财血泪史(一)

1995年我11岁。家里面住的是平房。当时爷爷分了一块地。召集四个子女来开会,我爸排名第二,上面有一个姐姐(我姑姑)。当时爷爷的观点就是,谁盖房谁出钱。另外一个附加条件就是,等到房子盖好以后,爷爷奶奶住一楼,用来养老。

在遥远的上个世纪,16年前,当时房子都是福利分房,远远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更何况我虽在的是一个三线小城市。房地产买卖并不活跃,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买卖房子能赚钱这回事儿。加上爷爷的和子女同住的要求(负责照顾老人),叔叔姑姑都打了退堂鼓。最后当时我们家的条件最差,顺水推舟,这个馅饼就落在了爸爸的头上。我们家正式开始建房

听妈妈说,那个年代建房子总共花了大概8万块钱。那可是九五年的八万元,妈妈把毕生的积蓄,全部都砸到了这套房子上面。另外还到处借了很多外债,借了我爷爷的钱,甚至我小姨新发的奖金,工资都给妈妈借来。我现在有时候还做梦,妈妈晚上接电话,去买砖、拉水泥,就是因为有好材料,而且价格稍微低一点。当时砖还比较便宜,可能就一毛钱一块儿。自己盖,都是用当时的最好的水泥,最好的砖,最好的材料。据说这个房子能扛到八级地震。

因为没有钱,只把房子的主体盖好,没有了门,没有围墙,更没有进行内饰。

后来总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部建好,也没有去住。妈妈的观点是搬新家,离单位较远(其实是为了还债)。直到02年,我都上高中了,老平房拆迁,才搬新家,都是后话了。爷爷奶奶也没有搬过去,不想搬家麻烦,另外他们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相互的街坊邻居都比较熟悉,换了一个陌生环境。可能也不太适应。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也没住一天新房,心酸想哭。倒是姥姥姥爷在一楼住了好几年,总算了却了妈妈尽孝的责任和义务。


妈妈就把这个房子租了出去,200块钱一层一个月,总共也就是400块钱,租给了两户。当时妈妈的工资只有300多,也就是房租就可以抵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直到今天,妈妈总是说,咱们的盖房子、买房子的钱,全部赚回来了,相当于没花钱(不知道怎么算的),人嘛,要知足。

这辈子以后再也不盖、买房子了,背负这么大的压力。这是妈妈盖好房子后的感触观点。谁知道以后又陆陆续续买了两套房子。当时我还小,有时候半夜爸爸妈妈去拉砖,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吓得瑟瑟发抖。

 90年代后期的时候,随着慢慢还清外债,妈妈又开始炒股,可能是最早一批当地的股民。大概是96年、97年,感觉妈妈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当地的一个证券交易市场。到底是亏了赚了,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后来随口听说,当时赚了一笔,后来又亏了,总体来说不亏不赚吧。这也就是我最早对股市的一个概念、印象,就在97年98年的时候。

大概02年、03年的时候,还有两次比较大的机会都错过了。爸爸单位有两次集资建房的机会,也是赶上福利分房的最后的末班车。当时我家刚刚把外债还清不久,并且小有积蓄。妈妈到现在还是经常说,如果想要房子的话,强行去借也能借到的,可惜啊,没有后悔药,也不能穿越。可能不想又背负这么大的压力。爸爸两次集资建房的机会,只把握住了一次,那就是03年的那次。500块钱每平方米。120平米的房子最多给了六万。六万在03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妈妈就把它简单地收拾一下,租出去,当时租500块钱每个月

另外妈妈单位也有一次投资买房的机会。当时,手里确实也没有这么多的钱,妈妈就把这次机会转让给亲戚。然后亲戚住了一些年,把房子给卖了,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反正总体来说吧,肥水不流外人。后来卖房子后,亲戚为了表示感谢,还专门儿送给妈妈2万块钱,怕她心里不平衡。

没钱的一个原因还是我考上了大学,当时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达到国家本科线,所以只能去武汉读了一个民办高校的一个专科,非常贵,学费七千五一年。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一年至少要2万块钱,这对我们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我记得03年的时候,妈妈工资一个月是800块钱,我在武汉的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正好也是800。每个月领的工资一分钱不剩,先给我汇过去。当时对大学谈恋爱深恶痛绝,觉得拿父母的血汗钱,满足自己的私欲,可耻,羞愧。


 

本文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按此投资后果自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年定投之一个普通家庭的理财血泪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