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陷在碌碌无为的人生“魔咒”里?

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他学习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背,但就是记不住,背不下来。

一个贼在小孩儿家房顶趴了一晚上,因为小孩儿一直点着蜡烛,他一直都没能找到偷东西的机会,这个贼听了几遍小孩儿的读书声,他都能背下来了,气得他从房顶跳下来,把小孩儿骂了一顿,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年少读书时,曾国藩资质平平,他的父亲就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一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也正是这样扎实的积累,曾国藩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反观如今,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了。

虽然我们也想通过读书变得更睿智、更深刻,但买了那么多畅销书,都只是草草翻过,就让它们在书架上吃灰了;

虽然我们很羡慕那些拥有好身材的人,也办了很多健身游泳卡,但只有开始的时候坚持打卡了几次,拍了点运动的照片,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我们也希望自己每一年都能有令人满意的收入,但是勤勤恳恳、忙忙碌碌,还是让6位数的密码守护2位数的余额。

为什么我们看似很努力,但却一直碌碌无为呢?


畅销书《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老师,在他的新书《认知驱动》中,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负面偏好和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我们需要允许自己慢慢变好,用更有效的行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产出、有价值的人,这样才能让我们获取更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1.负面偏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人天生就拥有“负面偏好”,我们总会更注意负面的信息和事件,以至于我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没有清晰的认知,在负面偏好的影响下,我们很难看到生活的任何希望和起色。

比如,你是一个学生,拿着成绩单回家,其中三科都是优秀,但是只有一科是不及格,你的家长很可能只看一眼三科优秀的成绩单,然后会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不及格的那一科,他们看不到你优秀的一面,而是将你的的缺点无限放大,他们会不断地唉声叹气、追问原因、批评责怪,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甚至是再也不想去学校。

或是,你是一个上班族,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很顺利,但就是在快下班的时候,被领导批评了一句,就让心情蒙上了阴影,掩盖了一天的好心情,身上到处散发着我不快乐的气息。

类似这种情况,总是经常出现,我们总是被一点点“不好的事情”,影响了一天的好心情,事实上这些“不好的事情”充其量只占全天事情的几十分之一,但却霸道地几乎占据了我们的全部意识。

当我们被负面情绪影响时,就看不到自己的特长,无法自信地面对生活,也看不到领导的好心鞭策,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因为过分关注负面的东西,让我们失去了对自己清晰的认知,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渐偏航。

想要在被“负面偏好”影响的世界里走得更顺畅,过得更快乐,需要我们对这种负面常态保持警觉,并能有意识地跳出这个圈子,转换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看到更多正面的、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前进。

2.降低期待,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就像减肥这件事,你可能反反复复地起念,又反反复复地放弃,面对无数次的减肥失败,你总是怀疑自己也就这样了,只能认命地承认自己是个无能的胖子。

但事实上,你只是坠入急于求成的陷阱里了。

你对自己要求过高,误把减肥当成了一件速成的事情。

你又是节食又是运动,恨不得一天就瘦到理想的体重,但是每天早上的数字只是下降了零点几,甚至在多吃了一点点东西之后就又重了两斤,然后你就被失望的阴云笼罩,内心哀嚎着“臣妾做不到啊”!

越是想快速瘦下来,就越是做不到,越是做不到,心态就崩了,其实减肥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是一口就吃成了胖子,也不能奢望一天就瘦下来。

那些减肥成功的人,往往并不是单独依靠毅力,来苦苦支撑他们减肥的决心,而是深知减肥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从而用更强劲的驱动力帮助自己达成目的。就像肥胖患者知道减肥可以让他们更健康,演员需要减肥,来获取更好的角色。

所以做任何事,不是单凭毅力就能成事,我们还要了解相关的理论和背后的机制,用认知增强自身的驱动力。

除此之外,还要削减欲望、降低期待,别给自己增加精神包袱,轻装上阵能让我们更容易取得成绩。就像减肥这件事,我们需要为自己做一个长期规划,还要接纳停滞不前或是不降反增的平台期,保证饮食和睡眠,让自己健康地瘦下来。

适当地降低期待,也给自己一点时间,往往能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劳永逸、一夜暴富这都不太现实。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想要成为美玉,就离不开漫长的精雕细琢,与其陷在急于求成的痛苦里,不如降低期待,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3.有效行动,用价值创造人生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慢慢变好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但是想要速成,往往会事与愿违。与其涉猎多个领域都没有收获,不如静下心来,精通一项技能。

山东有一位焊工爸爸,耗时3年,亲手为儿子打造了不锈钢航母模型,这个航母模型上面有滑行轨道,还有升降台,以及各种类型的飞机,做得是栩栩如生。

其实,这位爸爸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焊工,除了焊接,也没有其他特长,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却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为儿子的成长也带来了正面影响。

的确,有价值的产出,才能推动成长。

过去,我们只是注重了培养习惯的内向成长,比如阅读,我们很用心地看书,但是从来没有实践过书中的理论,或是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更别说是写自己的原创文章了。

这种内向成长,只能说是自娱自乐,我们自己的努力只能感动自己,对外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没有正向反馈,也没有支撑我们继续努力的支点。

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外向成长,也就是向外输出,打造一项技能,对他人有用,才能创造价值。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文章被别人认可,帮助他们解决了困惑;我们自己写的歌曲被人传唱,给人力量;或是我们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小发明被大众所认可,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除了内向成长,过去我们还有另一个执念,总是觉得“成名须趁早”,但其实,只要行动起来,不管是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还是病体身朽人生迟暮,就都不算晚。

任正非离婚离职还被骗,43岁才创立了华为;烟草大王褚时健73岁在坐牢,84岁的时候还清欠款,又成了亿万富翁;吴承恩50岁才开始写《西游记》,还因故中断了很多年,72岁才又开始正式起笔。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一定非要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但是不管到了任何年纪,只要我们开始沉下心来,就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有价值的产出,创造出更有意义的人生,不求量多,哪怕只是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

无效的努力,就像一直空转的发动机,总是在消耗着我们。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生活模式,打破负面偏好、降低对人对事的期待,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改变认知、增加认知,才能为自己带来更强劲的驱动力。从《认知觉醒》到《认知驱动》,相信我们都能做成至少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陷在碌碌无为的人生“魔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