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才明白,原来,这就是“生活”(写到心酸)

高晓松曾说:“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番话,曾在年轻人的圈子中疯狂流传。甚至很多还没有踏出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就认为,这个社会的未来和美好,就该由自己来创造。

象牙塔上的人望着这个世界,终究只能是看到表面的“皮毛”。而真正的人生,并非只是“皮毛”,而是细致的点点滴滴。

有些事儿,要经历过才能懂得。有些人,要接触过才能看透。有些生活,要活过一遍,我们才能真正明白。

生活,真的只有眼前的苟且吗?生活,真的还有诗和远方吗?

曾有位作家说过:“愈发美好的东西,都是掩盖残酷现实的遮羞布。让你看不透的,其实并非是最好的。你所经历过的,才是最真实的。”

也许,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苟且,就连远方,也都是苟且。

很多人就疑惑,为何连远方也都是苟且呢?其实,如果你没有钱,那么你连去远方的车票都买不起,你又何谈能够享受“诗和远方”的美好呢?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照射到你的,才是真实的。而那些所谓的幻想,不过是我们头顶上的泡沫幻影罢了,一触即破的虚伪,终究抵不过现实。

慢慢地,我们去经历;慢慢地,我们去品尝;慢慢地,我们去感悟。才忽然发现,原来,这才是生活。

生活,就是“光暗”的混合体

岁月,并非只是非黑即白。生活,自然也就是无数的美好和丑恶的集合而已。

年轻人认为,生活是光明的,其实他们没有说错。只不过,他们还缺少了一些经历和阅历。

身处社会中的人认为,生活只剩下黑暗,其实他们也没有说错。只不过,他们只是身为“局内人”,被一叶障目罢了。

真正的生活,往往是光暗交织,悲喜相融的。有好的地方,就肯定会有不好的地方。有难以根除的黑暗,就肯定会有让人向往的光明。

就像我们刚踏出社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你连自由选择工作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你只能去送外卖,去干最底层的活。

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对生活绝望了。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曾经在象牙塔中指点过江山的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

但是,当人慢慢地融入社会之后,你也就能感觉到,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是有“爱”我们的人存在的,也是有美好相伴在我们身边的。

就如同老子所言“祸福相依”一样。有祸患,自然就会滋生出幸福。而有幸福,自然就会埋下祸患的种子。

生活,本就是复杂的结合体,你如果一根筋看问题,终究只能是到处碰钉子。

生活,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生活的经历,就像是一次火车奔向远方的旅程。你能在途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能感受到春夏秋冬不同的气候特点,但是,你所拥有的,都只能是过程。

很多人会疑惑,难道生活没有结果吗?

其实,生活的结果是很公平,就像曹雪芹所写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不管你是谁,到站了就得下车。到了一定的时间点,你就得走人。这一切,跟你是什么身份无关,也跟你有多少财产无关。

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所能带走的,只能是你这辈子的记忆和想法。其余的,都得留下。

正如某位名人说道:“活久了,自然就感觉无所谓了。不是说我对一切都无所谓,而是不想再纠结了,也不想再折腾自己了。”

很多时候,为何我们看到有些人会变得“淡然”,或者说会变得“无所谓”呢?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理想,而是他们看透了生活的本质。

用一句话来说,生活就像是一块磨石,终究磨平了人的任何的骄傲和棱角。

所以说,对于生活,我们只能去感知,只能去好好地珍惜。其余的一切,或者说你想实现的一切,倘若你尽全力了,其余的交给上天就好。

生活的背后,便是“淡然”

苏轼被贬到岭南这片“荒芜”的土地时,人人都认为他此生无望了,可他却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

其实,苏轼他这一生所体现的,又何尝不是“生活”呢?

从“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无奈且悲苦的人生,恰恰是我们大多人的写照。

老祖宗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儿十之八九。”

说到底,就是生活中的“八九成”的事儿,都是不如人意的。相反,生活给予你的,往往只是“一二成”的小确幸而已。

但是,不管我们要面对怎样的生活,其实我们都要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荡和潇洒。

人生,就是一本我们一辈子都读不透的大书。既然是大书,我们就该一直读下去,哪管是经历寒霜,还是面临风雨。

在未来的生活里,我想,我们不一定说事事都要顺心如意。可有一点,我们是要明白的,那就是做到活在当下,问心无愧,那就足够了。

以此文,献给那些仍旧在基层中默默打拼的人们。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了才明白,原来,这就是“生活”(写到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