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天读书打卡挑战赛第9天。
阅读时间:1小时37分钟
阅读内容:《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历害的人》后四章。
本书后四章分别从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指明精进的努力之路。主要内容如下:
一、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1.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驱动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动力。
2.主动建构知识
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3.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地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问题就像向导,引领着我们去接近这座知识的高山。
我们不妨多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4.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
提问的关键,是提出现实场景下的、可能具有开放性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纯理论性的、封闭性的问题。
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旅程。
5.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的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6.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1.)写作式操练
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建构活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因为一篇文章要被人读懂、要把人说服,需要缜密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和翔实的依据,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知识的编码和组织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准才行。
2.)游戏式操练
如果我们把对知识的操练当成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操练就会具有相当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同时它摆脱了现实规则的制约,使我们可能在更丰富多样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
3.)设计式操练
所谓设计式操练就是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6.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非常善于在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融合方式上看,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
二、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要过滤出好的信息,首先要找到好的信息源。
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味”:它们往往有确定的内容主题和范围,专注于某个领域;它们能一直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深度的内容,宁缺毋滥;它们能提供独家的信息,绝不随声附和;它们能获得所在领域内多位资深专家的推荐;它们可能也会推送一些营销性的内容,但一定会有所节制,不会夸大其词;
另外,经过第三方审核或者担负法律责任的内容也是较为可信的,比如学术期刊的论文、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年鉴等。
这些都是我们辨别可信赖信息源的参考指标。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疏离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噪声。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事实信息是我们思考的基础材料,而各种观点和评论虽然有时会给我们以启发,但也会牵引我们的头脑,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三、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
1. 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3.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4.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
5.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要想让潜意识更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向潜意识“投喂”足够多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以后,潜意识用它们不断进行重新组合的试验,直至最好的想法出现。
四、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周全?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若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思考就可能出现偏颇。
第二个原因是“证实偏见”,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
五、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
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不要说“这件事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而是问“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事情”,而是问“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
六、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
1.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要想成为“T”型人才,你得先做出那一竖,站稳了,再做出那一横也不迟,而且能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后再去涉猎其他领域也更能触类旁通,对提升那一横的含金量也很有好处。
2.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3.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4.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
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那么显然不能满足于这些标准训练,而是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
5.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三是增加互动,变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6.把被动的事变成主动
七、具有心智独特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势:
1.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2.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3.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4.因为不必迎合社会主流而节约了大量时间精力,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5.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6.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
7.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