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妨碍类比迁移发生呢?
(一)不理解,只记忆
“迁移受理解性学习的程度的影响,而非仅靠记忆事实或墨守成规。”理解越深刻,记忆才会越长久。记得我在读师范时学习数学,那些正弦余弦函数公式又多,当然不求甚解,但考试时要用公式啊,就算死记硬背也没有那功夫,常常因为这事生自己的气,还气得哭鼻子。没有学过“不懂就问”,所以那数学学得一点都不好。记得去参加成人高考时,逼迫自己记下那些公式,那是花了相当大的功夫才做到的。因此,你让我去灵活运用的话,我还是不会。
也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我们不把学生知道结论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把学生“经历过程”当做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但研究是什么,还要研究为什么,最后才研究怎么用。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类比迁移的。现行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值得为编写者们点赞的地方。
(二)短暂的学习时间
“实事求是地看待学习复杂学科所需要的时间,这点很重要。”“在所有学习领域中,专业知识的发展与时间的主要投入密切相关,学习材料所用的时间大至与被学材料的数量成正比。”“许多人认为‘天赋’在一个人成为某一领域专家方面起作用,但是即便看上去像个天才,个人为了拓展其专业知识亦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
这三句话很容易让人想起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虽然很多人都在强调这句名言还有后半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但是,我们很多人就算拥有了那1%,却不愿付出汗水,依然成不了天才。
当下,还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如果一个人只躺在那1%的灵感上,那他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甚至淹没。所以,我总是会在班里讲这样一句话——老师在悄悄记下那些努力的孩子。这句话或多或少也会鼓励一些孩子。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应包括足够的信息处理时间”。所以我们的课堂总是很重视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修正时间,用于内化。那种“赶趟”的教学,会让师生身心俱疲。还是比较喜欢引用陈洪杰老师的话:小心,课时有毒。不再拘泥于一个课时的完整,而是将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放在重要位置,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平衡一些事。因为“不同的使用时间方法所产生的学习和迁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拿来反馈,有的拿来变式,有的拿来记忆,有的拿来举反例,都是在使用时间,但效果会不同。
“反馈一直被看成是成功学习的关键”,但是反馈什么也很重要。光单纯反馈一些记忆的知识公式等,其效率应该是最低的。我们应多反馈理解状态,通过不同的变式、拓展,创新,让学生自己去建构。
(三)弱弱的学习动机。
“动机影响到人们愿意投入学习的时间”。如果外部的奖赏和惩罚不够,还要关注内在缘由。
用评价来促进学习动机,是我们老师比较喜欢用的手段。但我还是倾向于学生的“内在缘由”。但这种“内在缘由”更需要老师给平台,让学生乐于加入学习。
比如:一些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
比如:是否在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都能产生动机。
比如:是否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学习变成一种开放的空间。
(四)情境的单一。
“初始学习的情境也会影响到迁移,人们有可能在一种情境中学习,但却不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书上举了两个例子:家庭主妇不能用纸笔计算数学问题但在超市买最合算的货物时却得心应手;巴西儿童能够兜售货物时进行计算却不能回答学校请将中提出的类似的问题。
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以前遇见过一位学生,数学书上的题目是:停车场先开进来5辆车,又开进来3辆,一共开进来几辆?他不会做。但是换一个情境:你先吃了5个包子,又吃了3个包子,你一共吃了几个包子?他一定会脱口而出“8个”。屡试不爽,后来,我们都总结出一套规律:凡是将情境换成与吃有关的,他就可以解决。我们都认为那孩子是一个标准的“吃货”,同时也会给他贴上一个“笨”的标签。
其实,当时是我们当老师的太笨。我们永远只会给学生一个单一的情境,压根就不会涉及复合情境,更不会去抽象出一般原理。可以继续问:8怎么来的?他也许会说:5个+3个=8个。然后让其找出生活中可以运用“5+3=8”的情境,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师生接半句的方式进行。比如:师——左边有5只小兔,生——右边有3只小兔,一共有8只小兔。相信通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的迁移能力会有所提高。
(五)问题的表征肤浅。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表征问题,也可以提高迁移能力。”此条重在说明:老师在设计训练时,要以“抽象训练”为主,将学生从“具体任务要素”训练中抽象出“触及问题原理”,帮助其提高迁移能力。反之,问题的表征肤浅,则会妨碍迁移的实现。
比如说:我们练习很多遍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题目,但从不涉及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的概括与总结,特别是较为简便的方法和灵活的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来计算的思路。让学生一直处于“浪漫期”,学生是无法走向“精确期”的。
另外,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弱的话,也是妨碍类比迁移的因素。
行文至此,我会反思当下我所在的教学状态,是否把这些妨碍学生类比迁移的因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化:给出学力单,先行思考,在小组分享,提出困惑或收获,最后全班分享,师生一起点拨。其实,每次上课,我最兴奋的是学生会提出怎样的疑惑,其他学生又会给出怎样的回应。我希望能够主动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只有开放的心态参与学习,他的迁移能力和元认知水平才能有机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