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核心内容

一、是什么拴住了思维?

1.我们对安全感产生的误会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很多都会产生房子就是安全感的思维认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套房子就代表着安心,但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当你把固定工资都用来投资房子而不是投资梦想的时候,你人生的前进步伐是缓慢的,你的同事把钱一部分用于生活一部分用于自我投资,你却只能把同样的工资一部分用于生活另一部分用于还房贷上。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并不利于职业发展,甚至作者在开头举例说明一套房子是如何消灭一个巴菲特的,退一步来讲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能成为巴菲特,但是房子就真的代表着安全感么?这便是我们思维里的一堵墙,在这个股票、房价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不断迈向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仅仅来源于一件物品吗?其实并不,这样的一种行为背后代表的其实是恐惧,就像是考研怕失败,进城怕失业,恋爱怕限制,生活怕无趣,我们往往被这几个信念囚禁,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安全感的奴隶。

2.价值等于价格么?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用价格去评价一件东西好与坏,就像商场里经常听的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因为贵,所以好,就变成了我们思维里的一堵墙。可是我们却看见,就算是较贵的名牌大衣很多人穿上也未必合适、好看。就像是别人介绍相亲对象给你的时候,说对方27岁就有房有车,可是27岁有房有车只能代表他的公司挺喜欢他的,能代表你也很喜欢他么?

因此,很多在别人眼中贴着的昂贵价格标签的东西,在你眼中可能并不值当。那这两者的差异究竟从何而来呢?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让“价格”帮我们做了“价值”的判断。价格更多代表着外界定义的社会系统,而价值却来源于内在系统,同时价值让人感到生活的意义,让人活得幸福。

二、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一定要成长

1.心智模式

著名的占星学家艾森克和英国占星学家杰夫曾一同做过一个关于性格与星座有何关联的实验,结果发现性格与星座之间其实毫无关系,但是人们却会因为对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发展成那样的性格,这近乎于一种心理暗示,也就是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心智模式对我们的改变其实很强大。”

心智模式所说的便是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就如《周易》中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是看到的世界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我们内心世界中柔软的、可以改变的部分,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重新塑造我们更加喜欢的世界。

2.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

首先是要不断地尝试,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职业是自身的天赋和现在局势的结合,或许可以说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在此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一种是找到并且从事,就像是很多服装设计师一开始只是想让自己穿上好看的衣服,也有很多职业规划师一开始只是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困惑从而慢慢地久病成良医,这其实是一种职业进入的方式。

另一种则是不合适,就比如我们只看到了很多完美职业中好的一面,这也是思维带给我们的一堵墙,律师的职业看起来很光明正大,但是真正从事的人却有82%觉得自己很少在做公正的事。有人觉得记者也不错,看起来很自由还能拥有很多朋友,但是其实大部分记者的收入只有3000至4000元,而且还面临着每周发稿的压力。

很多人选择职业就和选择天堂一样,很多适合你的职业会显得不那么炫目,而很多听上去的“好职业”,也许恰恰是广告。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记住看到职业最原始的面貌。

三、如何找到自己并成为自己?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走丢,就像是遇见合适的恋人,往往第一次是观望,第二次是错过,到了第三次才能做到抓住,但是无论怎样,我们永远都不能后退,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自己,那就从勇敢和喜欢开始吧。

喜欢会让我们遵循自己内心,找到合适的职业以及合适的人。这两者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从内心做判断,而并非用逻辑当工具。问一问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我们才是生命的最大股东。

其次就是勇敢,特蕾莎修女曾说:“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我们因为害怕往往会呆在固定的安全区移不开脚步,恐惧从一开始就变成了束缚我们的围墙,也是我们花时间郁闷所造成的等待成本,而只有花时间尝试,才能把等待成本变成穿越成本,从而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掉思维的墙》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