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启示:原生家庭,养成孩子的不同人格

最近,《以家人之名》火了。

豆瓣评分8.5,频频上热搜,讲的是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和两位爸爸的家庭日常。

“原生家庭”“异父异母”“跨血缘兄妹”“两个爸爸带娃”……光这些元素,就足够让人忍不住看。

小烁看下去发现,居然不只是鸡飞狗跳无厘头的搞笑剧,而是藏在细节里让你感动地稀里哗啦的成长治愈剧

很多家长大概会被李海潮李爸爸的教育方式圈粉:太温暖了吧!难怪养出李尖尖这么个“莫名其妙的乐观”的亲闺女!

1、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话放在这部剧非常合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

剧中的三个孩子在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同伤痛,性格迥异,每一个都受原生家庭影响很深。

2、“回避型人格”

首先看大哥凌霄。

在喂妹妹吃核桃时,妹妹不小心呛到气管离开了人世,小凌霄又自责又后悔。

妈妈把这一切的悲伤愤怒都发泄在了他和父亲身上,非但没有安慰凌霄,还情绪失控推搡着儿子,说他是害死妹妹的“凶手”,甚至打了他一巴掌。

从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凌霄变得沉默寡言,胆小自卑。

父母吵架后,独自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忍受着饥肠辘辘;妈妈离开后,接受着外界异样的眼光,一副生人勿近的面孔,不爱说话选择沉默,也没有朋友。

父母经常吵架,凌霄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

不擅表达,不如说是害怕表达。在潜意识里,表达就意味着不和,不和就会导致吵架,而吵架无疑是他的童年阴影里占比非常大的一部分。

这样时时刻刻胆战心惊的成长环境,别说培养出一个阳光乐观的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这个创伤,需要他用一生的时间来疗养。

3、“讨好型人格”

再看二哥贺子秋。

着实懂事得让人心疼,单亲母亲在他幼年之时出走,让他体验到了被抛弃的感觉

于是,他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他更在意别人的感受,从小就会帮助李爸洗衣服、做家务、在面馆帮厨,活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剧中,来面馆吃面的婆婆们故意逗子秋,说你可要好好表现啊,不听话你爸就把你送走,急得无助弱小卑微的子秋也忍不住哭。

幸好李爸爸察觉到了。他摸着子秋的脸颊温柔告诉他:

“婆婆说的不对,爸爸不会给你送走的,不会的。你跟小尖一样,都是爸的孩子,爸怎么舍得送走呢?听爸的,不会给你送走啊!”

幸好在李家长大的子秋,也成为了剧中捧着一颗真心待人的阳光小暖男。

4、“健全人格”

最后小妹李尖尖,画风跟哥哥们就完全不一样了。

被亲爹李爸爸用爱“喂”大的李尖尖,每天都有变着法做的营养爱心饭菜:今天红烧肉,明天椒盐虾,后天甜西瓜……裤兜里永远放着棒棒糖

李尖尖所有的安全感,都是爸爸给的。

这样的李尖尖,会在凌霄因父母吵架而独坐台阶落寞之时,会用甜甜的声线邀请他去她家做客。

她会在凌霄被欺负时,毫不犹豫冲上去帮他出头,哪怕被对方扯得披头散发。

虽然一开始会欺负贺子秋,但李尖尖也会在子秋被说闲言碎语时,握紧小手告诉他,“你不是拖油瓶”

在爱里浸润着长大的孩子,总是更有同理心,更懂得怎么去爱,也更容易收获爱。

所以,即便是单亲家庭长大,但满满的爱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也让李尖尖长成了自信开朗的小太阳。

勇敢率真、乐观无畏,是凌霄和贺子秋所不具备的,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5、教育,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关键

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在他们家庭中追溯到根源。

说到底,小孩子的性格,往往在父母行为影响中铸成,以后深深刻进骨血一生难以磨灭。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往往缺一不可。只有获得了足够的关爱和重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除了幼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必不可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育子女,不仅仅是养,还有育。除了给子女吃穿,还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而后期的学校教育也是一个道理,家校共育的模式,双双成就孩子健全性格和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这就是“家校共育”的概念。

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应该互相支持,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获取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山西多语言学习中心“未来小公民教育”系列活动,就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将孩子培养成拥有全球视野、掌握多种语言、理解多元文化、超越偏见并尊重多样性的未来小公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家人之名》启示:原生家庭,养成孩子的不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