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ll《人生为一大事来 陶行知教育集》(3)

第一章 

(3)国难与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力的表现、力的变化。

力量发生了变化,其大小之比较,可分别如下:就是少数人的力,比不上多数人的力;空谈的力,比不上行动的力;散漫的力,比不上组织的力;被动的力,比不上自动的力;头脑的力,比不上手脑并用的力。

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去解决当时教育中的各种弊病,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他看到了教育是力的表现,“要解除国难,先要有力量”,要以教育为手段,“把不能对付国难的力量,变成能够对付国难的力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

(5)“伪知识”阶级

首先便须分别“知识”与“智慧”。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其次我们要考察知识的本身。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真知灼见是跟着智慧走的。

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中国是有“伪知识”阶级。构成中国之“伪知识”阶级有两种成分:一是老八股派,二是洋八股派。

教育首先应该知时顺势,主动贴近时代的脉搏,并又保持着独立的节操,是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创造宣言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创造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巴士德当初研究那人眼不见的微生物,便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等到痨病虫发现以后,因他得救的人足足可以装满一个南京城。这是小事大做的效果。

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德国战胜法兰西,归功于小学教师,这是人所知道的。中国之所以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之宰割,追到根源,也要算教书先生为罪魁。“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小学校便有如此气魄。

晓庄学校助大家进修的几个方面:(一)生活农民化。先农民化,才能化农民。与农民共生活同甘苦,才能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二)学术儿童化。所学的高深学问,必须向儿童需要折腰。儿童是诸位的总指导,我们只是儿童的助手。(三)团体行动纪律化。(四)建设工作下层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ll《人生为一大事来 陶行知教育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