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阅读感悟

读了如何学习这本书,感到大脑运转的玄妙,远非AI可比。

* 序言部分讲到大脑天然更愿意捕捉有意义有趣的事,讨厌无意义的事。比如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分心、打盹、甚至适当的拖延,也会有助于我们思考。即使我们在做其他事,大脑也没有停止对学习问题的思考。由此,学习功课本身不能成为生活的核心,而仅是一部分。因此学习时要将功课与其他有趣的事穿插在一起,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 关于大脑的构造,我们的海马体相当于一个内存暂时储存新知识,一旦认识固化后就会转移到大脑皮层中,相当于硬盘,这是我们存放显意识的地方。

* 我们的记忆非常的有趣,并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张网,随着时间的变化,这张网甚至会发生变化,但核心部分不变。之所以会变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讲故事,每当我们把记忆从大脑皮层中提取出来的时候,就有一些微小细微的体验浮出水面,而大脑就将这些细碎的信息重新组织,变成了新的回忆。

细琐反思:回想我们学生时代依靠的是记忆,储存的是孤立的点和信息,大脑是一台复读机,缺少了原创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完之后大部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这是填鸭式学习最大的弊端。今后的学习,不管是对技能的培训,还是复杂课题的解决,都是要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强化理解,按照大脑运行的规律学习。

* 关于记忆的储存能力强而提取能力弱,并且记忆的提取能力可以人为的控制,即遗忘。选择性遗忘让我们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我的经验:学生时代每当考试完后感觉大脑就清空了,我想这其实是大脑在发挥选择性遗忘以便让新的知识能进来。另一个体验是,孩子的口才表演,刚学完其实并不能流利的背诵,但在以后的几天里分两到三次间隔复习,提醒她遗忘的部分,就会发现,记忆加深了,即使一个月后再考她,她也能大致背诵下来。我于是在半年后又饶有兴致的考她,她又重温了几遍。尔后的很长时间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只要开个头,她都能完整的背诵,似乎记忆已经非常深刻了,以至于任何时候提取记忆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多次提取让她记忆的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同时增强了。

* 学习环境(情境)对我们记忆的功效。环境是作为一个指令和内在提示,当时的情景、环境音乐、室内布置都有助于我们在回忆的时候进行感知联想,在回想当时的氛围的同时回想起学习的内容;而外在的指令可以轻易的覆盖内在的指令。由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变换不同的环境,让你的学习不依赖于周遭环境。而不同环境也会变成我们回忆知识点的一把钥匙。又或者在备考的时候同时复习笔记和书本,让复习内容有不同层次。

* 长时间长跨度的反复学习有利于记忆,比如提取时间是一年,那么可以在学习后一个月复习,那么记忆的跨度会很长,这是根据备考时间来设定的。

我的经验:可见,学习环境不一定要非常安静,音乐或者白噪音也有助于我们专注。另外,我们尤其是孩子的专注力有限,经常先有个慢热期才能进入状态,一段时间后会疲劳,或者休息或者吃点东西,都是大脑在自我调剂。

* 考试时一种对已知信息的提取,有利于我们学习的内容提取后重新编排,可以加深记忆。而我们认为熟悉的东西往往会熟视无睹,认为无需再复习,往往得分点变成失分点,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考试查漏补缺。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是学习之前先考试,让我们的大脑更加高效运作,更容易把知识赶进大脑。读书时带着问题也是一种最好的践行。除了预考、预习更高级的形式时像老师一样口头输出,用自己的话告诉别人原理,即费曼理论。

* 分心同样对思考很重要。分心可以暂时让我们从一项繁重而毫无头绪的思考中暂时解脱出来,让心中固有的执念有机会松动一下,让潜意识有机会活跃,同时大脑仍然在继续思考。也许这就像烹饪一道菜肴,为了让味道升华而寻找佐料,而这佐料可能不在此时此地,而要向外寻找。这个寻找的过程可能时休息,玩耍或者另一类型的思维训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暂时的遗忘。

我的经验:现在学校很多也都是一开学就考试,这种预考我想本身就是让学生的大脑激活的做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学习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