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家教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里,家教确实是个根深蒂固的东西,有许多优良的传承,造就了无数代好家风,成为典范。

不为人父的时候,懵懵懂懂,对于家教的概念,大概也只有父母的日常语言管教,至于父母的身教却少有细心留意。于是就酿成了一种大家普遍偏见了的认识,重言教,忽视了身教。

家教的本身,其实是个看似简单,却隐藏着很深事理的东西。没有去做很深的体会,只是凭自己生活的阅历,凭仅有的积累和积聚的知识,站在一个为人父的角度,说说我眼中、心中的家教。

小时候,家里较穷,农村生活很苦,兄弟姐妹多,大人们要拼命的做工,为我们多赚取粮食,根本就顾不上给我们像现在孩子一样的教育。但非常清楚,好小就非常懂事,知道他们做事辛苦,从来都不敢让大人们很担心,尽努力帮助大人做事。农村人的教育方法很简单,都是传统的一些教育。特别是祖辈一代的,就更老套了,基本上都是较严的旧时代的家教。男孩子要怎么怎么样,女孩子要怎么怎么样,确实记不住,所以就经常会挨打。就拿一些细小的事来说。吃饭的时候,大人没上桌,特别是家里最老的人没上桌,他们没吃,小孩子是不能先动筷子。吃完了饭,碗里不能剩有米粒。夹菜的时候不能翻菜,更不能把筷子伸到别人那边挑菜。吃饭不能说话。拿筷子时特别是男孩子不能把手指翘起,更不能出现兰花指。吃饭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因为吃饭一日三顿,所以这事记得最清,也挨得最多打,稍有不带记性,祖辈的筷子或是竹条子就打了过来。

传统家教最直接的惩罚,就是打。穷日子里,现在想想,家教用得最多的只有打。大人们把好多时间都用在拼命做工上,不然大家都得挨饿,交待了的,小孩子不做好,不记住,大人们三下五除二就是打了下来。真别说,这种看似简单粗俗的做法,效果十分明显。一次二次挨了打,基本上打得都不轻,摸摸身上的痛,逐渐的懂事多了。

每天早上很早很早,大人们就起来了。想必一定不是他们睡不着,那时理解。白天那么累,怎么可能睡不着。现在明白,睡不着是因为他们得养活一大家人,起早把家里的事做掉,再早早的出去做外面的事。时间习惯了,孩子们也学着一起早起,就算做不了什么,陪着大人在灶边生生火,搬点柴火。每天看着大人们没日没夜的忙,心里也开始体恤他们,尽可能不惹大人生气,尽可能把他们教的、交待的话记住,尽可能帮大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放学了,看着大人在外干活还没回来,放下书包就会去田坂上接。遇上天突然下大雨,就算起大风,也会带上雨伞,顶着风给大人送伞。大人在外做事,有时需要送饭,宁可自己回来再吃,也要先送大人的饭。年龄虽说较小,无论如何还是会挑着筐,多少担点东西。

现在自己为人父了,自然而然的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担负教育他们的责任。虽说时代不一样,生活的境遇不一样,人接受的知识不一样。但我还是喜欢把传统的、好的家教,融进现在的生活里,该严的时候,还不能依着。孩子是要长大的,长大后要面对现实,家庭讲究的是一个最初、直接的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完全不同。从另外一个层面理解,天下父母对子女没有二心,倾尽所有,都为了子女好。就算有些家庭教育方法不怎么适用,我倒不觉得不妥当。主要是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的家教指手划脚,其实自己的家教也好不到那去。

家教也和社会教育一样,只有教育方式的不同,没有完全适用所有人的教育。任何形式的家教,最初都是善意和向着好方向发展的,只是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着一些变化,或许就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结果。穷人家虽穷,不一定教不出良子。富人家虽富,不一定教的都是听话的孩子,逆子大有人在。

现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层次等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接受教育的渠道也非常广阔。家教方面,随着物质、精神文明进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性家教、理性家教、和谐家教、人文家教等越来越浓。家庭内更加重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友好来开展家教,把人融进社会大环境,把家教与大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了人的思想大变化。

我还是喜欢祖上传承下来的家教,虽说很多东西有些严厉,但我觉得十分有必要。既然我们有血脉相传,老祖宗肯定有他智理的东西,所以传承就不能丢掉。

家教,不是简单的言教。长辈的身教,是无言的言教,对于后代的影响更大。好家教是教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没有完全一样的家教,只有可以借鉴的家教。

经常听人叹气,说孩子不好教。有的时候,不一定太刻薄。教孩子不是训仇人,端正长辈的思想,才能纠正教的方式。更多的还是因人而教,不必心太急。每个成长的人,有过程,家教也一样,不是一日见长的,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潜移默化的东西,是长时间堆积而成的。

家教,给长辈时间,也给孩子们时间。只要方向不偏,偶尔有些摔倒,成长得会更快。

e�v�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