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维的泥潭》听书笔记

日更第160天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D31#

阅读时间:2021.10.30

阅读书目:《走出思维的泥潭》

本书作者:[美] 罗伯塔·乃斯

我见:

001,认知框架中一个重要的词叫“范式”。

【什么是范式呢?】

范式是一系列紧密相连的预期。当我们对很多事情有了范式以后,即使不做更多关于细节的讨论,我们也能够在这些事情上达成一致,得出一个相同的结果。

【什么叫认知框架呢?】

我之前讲过一本书叫《世界观》。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类过去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当我们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之下,我们的认知框架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部分都是完美的。所有完美的东西,都是按照正圆形的轨道在运转的” 。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人离经叛道地提出来说:“不对,地球不是中心,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那么这个人可能会被烧死,这就是认知框架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002,【范式】的特点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认知框架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范式的第二个特点,是打破它会激起一个人强烈的情绪波动。

范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具有约束性。

当你有了这么一套范式,你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被约束住。当你看到地球上的东西,你都认为是重力把它们压在那里。这是因为你接受了牛顿力学体系,你才会相信有重力的存在。但如果你的范式能够被突破,不接受牛顿力学的这套框架,而是换了爱因斯坦的框架,你就会发现是巨大的质量所造成的周围时空的扭曲,才使得我们待在这个地方。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范式。


003,怎么去打破这些范式所造成的框架呢?比如,脑筋急转弯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打破范式的练习。


004,打破框架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第一个叫作提高对当前认知框架的认识。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有认知框架,你就不会想到要打破它。每当你听到那些奇怪的论调、那些离经叛道的建议,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疯了。这就是你没有意识到你有认知框架。

第二个,叫作考虑当前认知框架的结果。也就是考虑,如果保持当前这个认知框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造成很多伤害,会不会有问题。

第三步,设计一个新的认知框架。

第四步,重新考虑新的认知框架的利弊。


005,接下来我们要了解【隐喻的重要性】。

隐喻是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一旦跟认知框架相结合,将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我们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隐喻,比如“癌症是我们的敌人”就是一个隐喻。当你说“癌症是我们的敌人”的时候,你对待癌症的态度是什么呢?那不就是战斗吗?战斗就是要牺牲,就是要有英雄。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方式,会让你的身体承受很大痛苦,但也要去做,因为你要勇敢,你要跟它作战。所以当你用“敌人”来隐喻癌症的时候,这是一套不同的哲学。

后来有医生提出,说我们可不可以认为“癌症是我们的邻居”,就是把癌症当作一个不太喜欢的、令人讨厌的邻居,但是它就是得跟我们长期共存。所以你就会做好跟这个邻居长期共存的准备,你就需要去观察它、了解它,减少跟它的摩擦,希望与它共同存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就是关于癌症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隐喻。隐喻能够大力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它对我们的束缚作用非常大。


006,隐喻可以分成哪几类呢?

第一类叫结构隐喻,就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你把一个不太好理解的东西变得具体化,这个叫作结构隐喻。比如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当你把时间视作金钱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对于时间的态度:它是可以计算的,它是可以分割的,它是可以交换的,它是可以衡量产出的……所以你会想办法珍惜时间,想办法去做更多有创造力并能够赚钱的事。所以这种不同的隐喻,代表着我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第一种叫结构隐喻,就是把抽象的事物,用一个具体的东西呈现出来。

第二个叫作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在各国的语言当中都有。比如别人骂你“你飘了”,飘了就表示方位,意思是你往上走了。这就是方位带来的隐喻。再比如 “我们要努力向上”,“努力向上”的意思就是通过努力不断地获取成功,不断地往上面这个方向走。还有“我最近的情绪很down”,也就是说情绪很低落,这些都是方向。我们可以将空间维度和抽象概念相结合,把本来不理解的这些抽象概念,通过这些方位把它明确化。

还有一种叫作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我们将经历描绘为物体或者物质。比如我们俩聊天聊得很投机,有个说法是“我们俩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我们俩聊天觉得没感觉,就是“我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感受就是我们把一种描述不清楚的经历,通过物质或者物体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007,我们来看怎么创新。

从学术的角度讲,我们要想实现创新,得看到我们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一点科研,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一些贡献、写一些有意思的论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够做一些创新,做一些创业,做一些新的服务、新的产品,这也都需要创新的精神。


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学会重新观察这个世界。学会避免【变化盲视】。

如何避免变化盲视?

你首先需要学会认真地观察,有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叫作学习艺术。你要能够学会像艺术家一样地观察一个东西,这时候你会看得特别地仔细。这里有一本书我推荐给大家,我没有讲过这本书,因为它真的挺专业的,叫作《洞察》。

第二个叫作成为人类学家。这里边要推荐IDEO公司的一本书,叫作《创新的艺术》,IDEO正是一个专门用创新思想帮各大公司解决难题的公司。

第三招,叫作关注那些不太对劲的东西。


008,接下来要做的事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学会克服偏见。长期以来的隐喻和框架带给我们的思维定式,使得我们对很多事物存在着偏见。


009,作者说这些所谓的天才,其实是勤奋和思维方式这两点做得好。

他们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个叫作有内在动力,就是他们解决问题是自我引导、自我鞭策和充满活力的。

第二个叫作能容忍不确定性,有好奇心,有开放性的思维。

第三个叫作自信,乐于冒险。

第四个,乐于挑战权威。

还有一个就是不介意失败,有终身成长的心态。不介意失败是我们的大脑能够获得创造力的一个来源。


010,这个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叫作PIG In MuD,就是泥潭之猪。她把PIG In MuD这个短语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那句话提炼出来,最后变成了她认为的一条创新路径。

P代表的是在兴趣、观察和知识的基础上将问题表述出来。你首先要找到一个问题,提不出问题你怎么做科研?所以得把问题表述出来。

第二步,I是识别认知框架,并且找到可替代的认知框架。先识别,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框架之下,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换一个框架。

G是产生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去创意创新,产生解决方案。

第二个I是孵化,就是让这个创新创意慢慢地变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M是将你的一个最佳创意融合到常规科学的过程当中,证明你的创新有效或者是真实的,就是应用和融合。

最后一个D,叫作传播你的创新发现。你光是有了一篇论文还不够,你还需要像布道者一样到处去讲、去传播。


011,关于如何识别、如何跳出范式,首先要从提出正确的问题开始。正确的问题有三个特征,第一个叫作合理性,第二个叫可行性,第三个叫实用性。


012,有一种创新叫缩小,就是缩小视角。

有一本书叫《三杯茶》,这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如果你想要那些贫困地区的人发生改变,在我们看来会觉得好难,教育需要改变,医疗需要改变,营养需要改变,观念需要改变,体育锻炼需要改变,卫生环境需要改变,怎么办?这么多事要做,没法做。

《三杯茶》的作者最后找来找去,找到一个最简单的抓手,是女性教育。就是我们只需要让这些最贫困地区的妈妈们提高识字率,一切东西就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这种研究叫作缩小视角的研究,就是我们能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


013,“沉浸式工作”。是指有一项工作,我们在某一段时间内,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它如何做好它,等到突然我们放下他去做点别的事情,比如和朋友喝下午茶,去运动,去洗个澡,突然之间灵感就会出现,解决那个问题的方法。

虽然我们的表象是在做别的事情,但是我们大脑的潜意识一直在不停的运算,在思考解决方案。


我思:

这本书对我来说新的知识点和各种新鲜的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几乎都是我没有接触过,第1次接触的。


整本书听完两遍,再到今天认真看了一次文字稿,才逐渐梳理出来,这么多的一个新鲜词汇,其中最有感触的是2点,1个叫【隐喻】。

隐喻在我理解来看,其实就像是心理学中的暗示,一个事情你给他正向的暗示,那么他在你对你产生的能量场是正向的,当你把他负面的去思考,去解释这个事情的时候,那么形成的能量墙就是负面的。

这一点对于我们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激励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对于孩子的一个陪伴成长过程当中,我们语言使用的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向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越来越往正向去发展。


另外有一点就是【沉浸式工作】。

我突然比较喜欢小步体验课学习营的工作。8~10天的时间,针对同一批家长用户,带领他们去体验课程,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欲望问题沟通育儿理念,最后促成正式课用户。

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如果是用上沉浸式工作的话,再加上每天的时间规划,那么陪娃、生活、工作都不耽误。时间会安排的非常充实。

工作完之后等休息又可以帮助我调整,回归到自然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思维的泥潭》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