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读书会—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童心沃名书讲坛】

精读《情商1》

每周六上年10:00-12:00

带领老师:童心沃杨娜老师

带领章节: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收获:

️首先对“同情心”和“同理心”学会了区分,而且留意到自己平时可能更多的是同情心,读书会一开始的同理心打分,我感觉是给自己打高了。

“同情心”是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同理心”,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起源于一种对他人困扰的身体模仿,个体通过模仿引发相同的感受。

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情绪,也善于同理他人。相反,如果我们对自身的情绪不敏感,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那我们就很难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就很容易陷入一上来就讲道理或者给建议的僵局。你这时候给的建议,对方多半是听不进的,而且会很厌烦。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具体事件就不赘述了。

️我们在给孩子界限的时候,你都不允许他做某事,还不允许人家哭一哭,发泄一下他的情绪,这是不是也太残忍了[捂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允许孩子的任何行为。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在班里也会比较受欢迎,也会少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他至少不会挑老师的枪口撞上去他在感受到老师生气愤怒的情绪的时候,他也会学着收敛一些。那些总是撞老师枪口的孩子,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缺少同理心的孩子。

️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特别是学习了一些育儿理念、家庭教育的家长来说,做真实的父母,比假共情更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哪怕是成年人,也许真的没有意识到,我的这个行为会对被人造成困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孩子增加同理的能力。我们可以主动地去提到,你这样的行为会令对方有什么感受,这也是训练孩子的同理心。记得乐宝上的童心沃的一节SEL课,就是《体会他人的感受》。

️还有一点印象特别深的是,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也不一定是完全针对这个孩子的年龄吧,我觉得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都适用。就是:增加自身的体验和阅历(可以做一些有惊无险的坏事),和自己阅历不同的人多交流,增加体验感。

这些体验感对孩子们来说特别重要,哪怕他并不是真的要去做,他作为旁观者,或者吃瓜群众去参加看,跟随,讨论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在增强他情绪体验的基础。而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本身就是比较颤动的,只要孩子和我们的连接足够,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足够的话,就让孩子多去体验、也是有益健康的,这样,他不会再在成年之后,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补这些。体验丰富了,人生才更有趣。

感觉杨娜老师昨天的这段分享对我触动特别大,对于我这个从小乖乖女,没有过过青春期的我来说。

对于这一点,结合昨天下午我去参加的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和朋友的分享感受就是:小时候没有体验过的,长大以后都要来补。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商》读书会—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