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在金色梦乡

《金色梦乡》的作者伊坂幸太郎曾五次获直木奖提名而五次落选,这一人设激发了我一探本书究竟的欲望。两三天之内分了几口气读完这个逃亡故事,不缺预想中的肾上腺素飙升,而真正令我反复回味的却是伊式讲故事的看家本事。

故事发生在作者的故乡仙台。日本新任首相返乡游行时被遥控飞机炸死,整个城市陷入围捕嫌犯的森严戒备中。主人公青柳雅春接到大学毕业后就未曾见过面的老同学森田森吾的电话,会面时森田告诉青柳有人要把这顶罪名扣在他头上。一头雾水的青柳虽然不愿相信,但在警察的追捕下除了拔腿就跑之外没有别的选择。随着一个个不利于他的“罪证”被媒体大肆渲染,青柳发现自己成了全民公敌,一股强大的势力正不分青红皂白加罪于他。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标。

这一切不同寻常的根源发生在两年前。除了长得帅点,青柳曾经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大学毕业后干着送货员的活。两年前在送货过程中偶然解救了一个受歹徒威胁的偶像女明星,突然间爆红了一阵,从此莫名其妙的事情持续发生在他身上。先是半年前遭到电话恐吓,不得已辞职,两个月前接到警察电话,让他去某地领取丢失在那的驾照,当然他根本没有去过那个地方,结果在乘车返回时被诬陷为色狼。。。。。。“敌人”处心积虑选择了青柳作为替罪羊,并为他设置了一个从救人英雄到不良市民再到杀人凶手的形象。

深陷重围的青柳带着豁出去的决心,狼狈而又机智地逃、逃、逃,一路上有老同学、前女友、旧同事选择相信他的无辜为他提供帮助,更有小混混、连环杀人犯、身份可疑的大叔等人伸出援手。最终点点善意汇聚成一场绚烂的烟花,帮助青柳在一场盛大的电视直播中完成了一个小人物对抗强大势力的壮举。

当然这远非一个完美的结局:真相二十年后依然不得而知,而青柳的余生只能通过整容延续,但他活下去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是的,对于一个逃亡故事而言,从魔爪中逃脱并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真相在《金色梦乡》中不是目的和终点,就让它变成和肯尼迪刺杀事件一样的悬案吧。伊坂幸太郎关心的是“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他做到了,每一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不会再去纠结所谓真相(伊坂幸太郎在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以二十年后的纪实报道的形式,对该事件的“真相”进行了种种分析和揣测,最后报道唯一能确定的仅仅是:如今没有人还认为青柳是杀害首相的凶手了),因为《金色梦乡》攥牢我们的不是哪个警察与恶势力做了什么交易,哪个政客干了什么勾当,哪个敌对国家搞了什么阴谋,而是一个在巨大而无形的敌人面前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普通人自救与被救的伟大。

仅此一点,使得《金色梦乡》与大部分悬疑推理类的书区别开来。那些属于平常人的抗争比真相更震撼,源于旧日友人的信赖比真相更坚固,来自陌生人的援助比真相更热血。试想一下,如果阿加莎的小说没有揭露幕后凶手,波洛估计将没有脸面以侦探自居,柯南道尔的系列作品未能揪出最大的Boss,福尔摩斯的形象一定不会名垂青史,或者东野奎吾的故事没能阐明事件原委,汤川学的声誉也将仅限于物理学教授了。

既然真相不是最终目的,伊坂幸太郎在《金色梦乡》中并没有致力于编织那些石破天惊或匪夷所思的局中局、环中环、套中套,这也符合作者一心想要讲故事的初衷。只要故事讲得好,要奔跑有奔跑,要打斗有打斗,要死亡有死亡,要计谋有计谋,要奇遇有奇遇,要温情有温情,要搞笑有搞笑,要反转有反转,要意外有意外。。。。。。无需多么烧脑的复杂情节,也不怕没有层出不穷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路人口中讲述的 “切男”事件(一个持刀犯案的连环杀人犯),本以为只是充当背景而已,竟然在后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让读者大跌眼镜。

抱着读一个好故事的心态,渐渐地,我们不再沉醉于解谜,而是不由自主地跟随青柳一起逃亡,一会崩溃,一会高兴,一会伤感,一会激动,一会怅然若失,深深地陷入故事本身。有时转折在意料之中,有时推进在预想之外,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一次次感慨:多么引人入胜的结构和布局,多么精美的铺垫和呼应,多么巧妙的虚实交错,多么动人的情怀与羁绊。。。。。。伊坂幸太郎有意无意地弱化制造谜题的努力,以讲故事,讲一个让人嘴角上扬的故事才是他的初衷。

在亡命天涯的老套故事中,伊坂幸太郎另辟新径,书中人物的制胜法宝不是智勇双全,而是依靠习惯与信赖的力量。青柳救了自己的性命靠的是习惯与信赖,他人救了青柳的性命靠的也是习惯与信赖,伊坂幸太郎称其为“人类最大的武器”。青柳熟悉的前辈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把送货车停在一处桥下,在躲避警察追捕时,青柳选择相信前辈依然一板一眼地按习惯行事,斗胆从桥上纵身跃下;前女友樋口晴子听到猪排店店长在电视采访中指认青柳为嫌疑人,依据是这个人把免费供应的白饭吃得一粒不剩而对其印象深刻,晴子发现内有蹊跷,因为她所熟知的青柳是个习惯残留许多饭菜的人;青柳记起一辆荒废在郊外的旧车,当年曾带晴子在车里躲过雨,为了逃脱他寄望于车子还能重新启动,而晴子在类似的契机下也唤醒了相同的记忆,她相信如果自己想起来了,说不定对方也想得起来,她冒着危险想方设法给旧车换上了电瓶;从来不会在正常情况下叫青柳为“青柳学长”的阿一,特意在接听青柳电话时以此方式暗示他事情不对劲。。。。。。

如果把《金色梦乡》仅仅看做一个简单的逃亡故事,难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普通人与“老大哥”之间的对峙和斗争大戏在第一时间抓牢了读者的注意力,我们跟着青柳在近乎绝望中,与那些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斗智斗勇,为他担心受怕的同时也为每一个小小的计谋得逞而雀跃,然而一种无力感却一直压在心头,毕竟“敌人”无形而又无所不在,胜算几何?伊坂幸太郎丝毫不想遮掩他对这一大命题的关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讲述的“核”是灰暗世界的亮光,无奈世界的温情。他想告诉读者,青柳为了逃亡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苟且的,他带着那么多人的期盼和善意,就算要改变容貌才得以行走在阳光下,那些在逃亡途中看到的亮光,感受的温情与激起的唤醒,也会让他有勇气继续相信奇迹。

伊坂幸太郎曾说:“人类有多不成熟、这个世界有多艰辛,不用说也知道。如果读者读了《金色梦乡》会感到‘虽然艰难,但明天也要努力’,我就满足了。”阿一宁可遭警察毒打也不愿再次将青柳至于险境;晴子本来不必惹火上身,也依然多次暗中帮助青柳;坚信青柳无辜的老爸在电视采访时痛斥一窝蜂的媒体并鼓励儿子“逃得机灵点”;总是把“摇滚”二字挂在嘴上的老同事岩崎英二郎做了一件最摇滚的事,以自己当人质帮助青柳摆脱警察的围攻;几个无所事事的不良少年主动给青柳让出一条路,并纷纷为他加油,只因他们了解那种被人冤枉的心情;干着见不得光的工作的大叔凭着对黑与白的直觉,不相信青柳是真正的凶手,利用自己“见不得光”的手段助其脱逃。。。。。。身处绝境的青柳,感受到了如同金色阳光般的温暖,如果不用逃亡,他会想要在这金色梦乡中酣然入睡吧。

甲壳虫乐队的《Golden

Slumbers》(《金色梦乡》)在书中出现多次,伊坂幸太郎甚至以其作为书名,他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被这支曲子包含了。森田森吾受人要挟把青柳在特定时间约到了特定地点,他回想起了大学时期和青柳等几个好朋友一起聊甲壳虫乐队的话题,友情的力量被唤醒,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警告青柳有人要陷害他;青柳担忧森田的安危并让他也一起逃,森田无奈地哼起了那句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曾经有一条通往过去的路),以表达已经回不到过去的无奈与终成泡影的感伤;青柳在逃亡路上不止一次回想这首歌,并受其驱动,冒着被抓的危险返回到阿一的公寓,试图搭救受警方威胁的旧友;阿一与晴子在医院重逢并回忆过去的散漫悠闲时光,阿一伤感地哼起了那句歌词,两人以各自的方式与青柳共患难,难以遏制地为回不去的时光和情谊而感动;躲在别人家的青柳听着CD放出的Golden Slumbers,愤怒与冲动逐渐被安抚,开始冷静地思考手中到底有些什么武器,一个大胆的计划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支曲子既起到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又在纯真的岁月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搭起了回忆的通道,更是用以营造如同金色梦乡般的气氛的最佳媒介。

伊坂幸太郎善于利用回忆给故事赋予浓浓的电影画面感。在紧张惊险的躲避与逃跑中,那些记忆中自由、纯真的日子和那时的青柳、晴子、森田与阿一们,随时活灵活现地跳出来,今天以“青少年饮食文化研究会”的名义搞“社团活动”,明日又以“扫雪社”的身份跑到烟花厂“打工”。如今虽天各一方,羁绊没有中断,依然会在同一片天空下欣赏同样的烟火。作为高手中的高手,伊坂幸太郎总能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细节引发一场回忆,又从一场回忆指向下一个细节,记忆中定格的瞬间往往从现实中获得新的生命并发挥关键作用,而当下的一句话或一个手势也能促使书中人物从过去寻找答案并改变未来。

伊式故事既有完美无瑕的结构安排与节奏把握,也有炉火纯青的多线叙事与拼接技巧,还有精妙绝伦的前后铺垫和上下呼应,更有令人无限沉醉的镜头质感与氛围。不仅如此,书中时时透露出绝境中的力量,逆境中的温暖,困境中的希望,在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的轻声哼唱中,伴随着来自现实的挑战和对往昔的追忆,我们踏入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世界,一个有着逃亡故事的金色梦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亡在金色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