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漂客杜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大唐诗坛上,杜甫与李白齐名,被后世尊为诗圣。李白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的诗则多是写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因此他的诗又有“诗史”之称。

与李白不同,杜甫出身于官员之家。年轻时的杜甫也过过一段少年不识愁的生活,他自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为科考、做官,于他都是唾手可得的。于是在二十四岁那年考进士落榜后,他毫不在意,转身开开心心旅游去了。

可是很不幸,后来他遇到了李林甫。

李林甫因为没有文化,被文人看不起。因此为了“回报”文人,李林甫接连在他主持的考试中弄权,让有名的“文学之士”都落榜。杜甫自然不能幸免。

时间一晃而过,杜甫已经在长安漂泊了八年。八年了,杜甫在长安没有混上一官半职,家里饥一顿饱一顿,连妻儿都难以养活。

他不再寄希望于科考,他积极写诗投给朝中显贵,向他们推销自己。为了能够功成名就,他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吹捧当时的名人高官。有一回他差一点点就成功了。在驸马张垍的帮助下,皇帝专门为他一人设置了一场考试。不幸的是,主考官还是李林甫,他还是没戏。

八年里,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求人引荐,杜甫不得不逼着自己写诗吹捧朝廷显贵。他甚至在献给唐玄宗的赋上赞扬杨国忠是山神降下的栋梁。

想当年,他曾经写《丽人行》讽刺杨家人,写《兵车行》讽刺杨国忠的恩人挑起战争,使得百姓失去丈夫儿子“哭声直上云霄”。

后人因此讥讽杜甫首鼠两端。殊不知,杜甫在写下这一个个字的时候,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杜甫是一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即使自己贫困潦倒,生活无以为继,心里仍然装着天下百姓。

他想自己是官员后代,不用服兵役,不用赋税,尚且过得如此艰难,更何况那些背着沉重赋税徭役普通百姓?

他忧心忡忡却无能为力。

他只是一个空有抱负的落魄书生,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手中的笔书写人民的疾苦,用他的诗抒发博大的胸襟。

在长安奔波十余年,杜甫终于谋到一个小官,却不足以养家。安史之乱后,忧心国事的杜甫投奔唐肃宗,却因为太过正直不为肃宗所喜,最终被贬到华州,从此离开长安。

在华州的工作琐碎繁重,却与国事无关,这让心怀天下的杜甫十分失落。但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处理公务。

无奈战乱导致物价飞涨,杜甫的俸禄根本不够糊口,加上长期被冷落、忽视和排挤,杜甫已经心灰意冷。他辞了职,带着家人,辗转多地。最后再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建了一个草堂安顿下来。

安顿下来之后,杜甫去做了故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虽然不愿意,但不能总靠朋友接济生活。严武对杜甫不错,还为他向朝廷要来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名头。

我们的语文课上介绍杜甫称杜甫为“杜工部”其代表作有《杜工部集》。

“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个从六品上的官阶,是杜甫这一生荣耀的顶点。但它只是作为一个虚衔表彰他做幕僚的成就,这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了。

杜甫生不逢时,空有报国热情却一生不得志。他漂泊长安多年,最后只换来贫病交加。

不过即使是这样,他的心里仍装着天下百姓。他目睹战乱带给百姓的痛苦,写下《三吏》《三别》;住在草堂,他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于后世而言,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于大唐而言,他只是长安城里的一个漂泊之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安漂客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