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9.8】——叩其两端而竭的分析法

【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竭:穷尽、想得很透彻,并详细推敲、刨根问底而无遗漏。

孔子说:“我有丰富的知识吗?其实我懂得的知识是很少的。假设有一个边远地区的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无所知,我只是不带任何偏见,从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感悟】

孔子在世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很多人认为他知识渊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很多人不惜远道而来,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可是,孔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作风,在任何场合,毫不避讳自己好学,但他也清楚地知道,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人不可能事事都懂, 所以对待知识始终保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

但是,孔子的谦虚又和一般人不同,只要是他觉得好的方法,都会倾囊教给弟子。本章就体现了孔子这种“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愫。

一、“叩其两端”的分析法

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经历与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两端”是指什么呢?

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两端”指原因、结果、本末、上下、正反等两方面。孔子平日言学,常兼举两端,如言仁常兼言礼,言质与文,学与思,此皆兼举两端,即《中庸》的执其两端,则自见有一中道。中道在全体中见。仅治一端,则偏而不中。故《中庸》曰:“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

孔子教育学生看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有全面观点,要兼顾正反两个方面而不要偏激。

孔子提倡交互主义

遇事不能信口开河。因为每一件事情,除了共同性之外,往往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孔子的态度,是先调查清楚真相。这个过程也使请教的人,自己经由多方面的思虑,贴近特殊性,做出合理的解答。提供自己的心得,促使请教的人,自己获得答案,既尊重自己、又看重别人,这种互相尊重的态度,大家都喜欢。

读本章使我感受到,弟子们和孔子在一起的时候,天空即使有乌云,孔子也一定能给你的内心注入一道亮光!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9.8】——叩其两端而竭的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