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那是血的声音

又是一起滴滴顺风车奸杀案,最近各大媒体、自媒体都有报道这一起令人无比悲愤的案件。

滴滴这样大体量的互联网平台,在国内打车领域占绝对的垄断地位,本该有能力做到让用户放心出行,承担与其地位相称的社会责任。可偏偏是这样一个平台,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奸杀案,而且相隔时间如此之短。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滴滴的发展历程,一开始滴滴只是一个出租车打车平台,对接各出租车公司,在与快的的竞争中不断烧钱圈司机、圈用户,后来滴滴快的合并,又开展私家车运营业务,推出快车服务,与国外巨头 UBER 在国内市场继续烧钱 PK ,最终滴滴吞并 UBER 国内业务,目前占据国内市场超 90% 的市场份额,其业务体系也扩展到包括大巴、专车、代驾、共享单车等等几乎所有无轨陆上交通出行。才短短几年时间,一家巨头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大家都会认为,滴滴是一家技术型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它有用户端、有司机端,有强大的计费系统、营销系统、监控系统,我们在实际使用的体验过程也基本不会出现 APP 不可用状态,有的只是让你加价打车,优先派单。那么,回到这起奸杀案中,为什么这么强大的技术,却没能阻止这起案件的发生呢?我们分析一下整个案件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系统。

首先,叫顺风车时,我们用 APP 下单,注册 APP 时我们输入了身份证号、手机、头像、性别等信息,而顺风车业务居然 TMD 搞起了社交属性,要做红娘帮乘客和司机牵线搭桥。我们叫车,只是想安安静静地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好吧。而对司机端,滴滴时审核了注册者的驾驶证、身份证、车辆行驶证等信息,但对一些伪造号牌、他人冒用账号的行为,就不能多做点防御措施吗?提醒一下用户,上车前核对下车牌号也好啊!!

再看这次最受大家声讨的客服系统,本次案件的司机前几天就被用户严重投诉过,他居然还能正常接单。平台放任这样的行为,一点管制措施也没有,不出事才怪了。其实对于现在大公司的客服系统,基本都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用更低的成本来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这做法本身没错,毕竟商业社会要考虑成本。可外包出去后,并不是就能放手不管了。平台是你滴滴的,客服的质量好坏,影响是你公司的声誉,人力可以外包,但制度、监督手段不能外包。对于关乎人命的客户反馈,客服人员没有权限做一点有用的事情,也没有通道直达滴滴的安全快速处理团队,还要先在外包公司内部管理团队内层层上报、级级决策,等信息传达到真正能决策的人那里,早已错过救援时机。

案发后,滴滴公司还是惯常的做法,尽了最大能力撇清自身的责任。更让人气愤的是,滴滴的微博上过往案件后发布的道歉声明与整改措施公示已被全部清空。是的,那啪啪打脸的公告还放在那的话,真是无地自容。

我们现在对滴滴的遣责,换不回过去失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只是希望,企业要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只顾利益,而罔顾生命。同时,也希望国家立法,对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事件,能够从严从重处罚,而不是隔靴骚痒罚一点钱了事。立法,监督,自律,这是社会得以长稳发展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滴,那是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