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不懂政治让皇帝取了命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是,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崇祯称帝,处死魏忠贤,重新任用袁崇焕,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

此时的袁崇焕,有权、有人、有钱,但是,却因为不懂政治,被崇祯皇帝取了性命。

1- 

不懂政治,杀了守将毛文龙

袁崇焕被重新启用后,手下聚集了祖大寿、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干猛人,并且全都服服帖帖。只有孤悬海岛,经略东江的毛文龙不服管。

哀崇焕假借召见,用崇祯的“上方宝剑”杀掉了毛文龙。

毛文龙,黑龙江入海口处“皮岛”的守将,他在这个岛的守护,牵制清军一部分兵力,更重要的是对清军有震慑作用,不敢轻易南下进攻明朝。

袁崇焕杀毛文龙列出了12大罪:钱粮不受管辖、冒功、撒泼无礼、走私、干海盗、好色、给魏忠贤立碑、未能收复辽东土地……

杀毛文龙这件事上,为什么说袁崇焕不懂政治:

其一,皇帝赐的上方宝剑,非紧急情况不能用。袁崇焕所列毛文龙之罪,宗宗成立,也没有一宗是急迫到当场斩杀的程度

其二,低估毛文龙的个人作用。杀毛文龙之前,该选好震慑作用强于毛文龙的接替者。事实是毛文龙之死,为清军卸了一个大包袱。

毛文龙苦心经营多年的东江镇孤悬海外,与朝鲜接壤,可以直接威胁后金大后方。在毛文龙有生之年,清军一直不敢对明朝大肆出兵,宁远大捷也不过只打了两天而已,两天以后努尔哈赤退兵。直接原因便是毛文龙出兵,直接威胁到后金大本营辽阳。

其三,杀掉不服管的手下将士,是最不懂政治的表现。有许多政治手段,可以修理毛文龙这样的人,让其又干活又听话,甚至卖命。

果然,在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五个月, 皇太极统清军南下,向北京进发,逼近蓟州。

2-

不懂政治,兵临京城,不向皇帝汇报攻敌方案。

清军来犯,袁崇焕誓死保卫京师。皇太极曾两次败在袁崇焕手下,这次就没有同袁崇焕军队硬碰,而是从东北方向通过顺义往通州进发。

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行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

袁崇焕几万人,皇太极十万人,共十多万人在北京周围转悠,从十一日到十五日,五天一仗没打。

袁崇焕很清楚,以战斗力而言,如果与清军野战,就算是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只能略占上风。

要想彻底击败皇太极,必须用老方法:凭坚城,用大炮。而这里,唯一的坚城,就是北京。

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故意示弱,引诱皇太极前往北京,然后以京城为依托,发动反击。

然而他忽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漏洞。就是不懂政治,皇上坐在京城里,看着敌军跑来跑去,把你叫来护驾,结果你也跑来跑去,就是不动手,现在连招呼也没打,就突然冲到北京城下,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从袁崇抵达京师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已经身陷腹背受敌的局面,只是他还不很清楚。

果真,经过几天的殊死战斗,清军被袁崇焕赶跑,京城安全了。崇祯皇帝召见袁崇焕,问了他三个问题:

一、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二、敌军为何能长驱直入,进犯北京。

三、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还没等袁崇焕反应回答,就下令当场拿下投进大牢,解职听堪。后被凌迟(俗称“千刀万剐”)。

叱咤疆场,让清军闻风丧胆的一代军事家、战斗英雄,没有战死沙场,却因不懂政治,死在他拼死保卫的皇帝手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崇焕,不懂政治让皇帝取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