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 学用融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父爱之舟》

      亲爱的前辈们、同仁老师们,早上好!岁月温凉,明媚无恙,十一月的美好和希望悄悄绽放。今天有幸参加送教下乡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拙见。《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以任务为驱动,在坚持素养导向的同时落实语文要素呢?我着重以今天的这节课为例,,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尝试设计紧密联系的系列学习任务,探索教学实施路径。

一、以“核心”为指引,构建任务序列

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教师要在厘清语文要素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教学核心和目标,设计学习任务。

(一)厘清要素,准确把握核心(语文要素)

要切实落实语文要素,需要勾连单元整组,借助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板块进行梳理,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解析。《海底世界》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结合本课的课后习题,可以提取相关关键信息(如图1),进而确定本课的教学核心是“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并能理解文段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二)观照课标,精准定位目标

在准确把握核心后,以单元语文要素为落脚点,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的要求,可以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如下:(1)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会找关键句,为落实语文要素做好铺垫;(3)借助图式支架,梳理课文脉络;(4)聚焦段落,读懂文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清楚的。为凸显以生为本,在诊断学情后,教师还要对本课的核心目标进行优化(如表1)。

(三)聚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

明确了核心目标后,教师可以进行学习任务设计,具体如表2所示。

综览表2,教师牢牢把握语文要素,根据制订

表1核心目标优化 可实施的目标

的核心目标设计任务。每项任务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又有效保证学习能力的进阶。与此同时,教师对每项任务进行细化,制订任务评价细则,让学生的“学”有标可依,逐层攻破重难点,凸显语文要素。

二、以“整合”为枢纽,任务驱动学习

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是构建学习任务的主要路径之一。这也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落实语文要素。

(一)整合内容,让课堂双线延展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根据核心目标,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借助系统、有序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逐步加深认知。

在《海底世界》中,让学生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是重点,也是难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达成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设计任务一时,将传统的“读词识字”改成“分组认读”,从与海底有关的“景色”“声音”“动物”“植物”“能源”这样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几组词语。这样,从“正确认读”这样的显性角度和“借助分组感受海底世界的特点,并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赞美”这样的隐性角度来双线规划任务,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关键句,进而聚焦段落找关键句做好铺垫。

不难看出,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不仅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紧凑地展开,还让学生的

“学”落地有声。

(二)整合支架,让课堂有“理”可循

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教师需要语言表达,为学生搭建可依、可学的支架。

1.搭建图式梳理支架

图式支架可帮助学生快速厘清课文脉络。本课以省编语文作业本中的图式支架作为教学着力点(如图2)。由于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才正式学习借助图式梳理课文,此阶段帮助学生读懂图式建构清晰的思维路径是教学的重难点。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填一填。

→不仅梳理内容,还概括

提炼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个自然段是围绕哪 可以想一想每 ③关注泡泡.

句话来写的。

②横向知整体图式支架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提取出课文和段落的关键句后,结合图式展开梳理,通过“观察一对比一发现”,知道读懂图式的方法:不仅要纵向理段落,还要横向知整体,更要关注泡泡语提示的方法,这样可以准确定位梳理方向。此外,与原文对比,可以知道图式提供的例子不仅提示了梳理的内容,还对复杂的长句子进行了概括提炼。通过对图式的逐层观察、分析,学生明白梳理内容时,有时可以直接摘录文中的语句,有时则需要进行概括提炼。这个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系统、严谨的训练,让语文学习有“理”可循。

2.搭建语言表达支架

课后习题明确要求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此处有两个学习任务:“厘清内容”和“说清楚内容”。借助图式支架,学生已经厘清了内容,但要说清楚内容则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搭建语言表达支架,层层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务驱动 学用融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父爱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