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刑警队长》那个年代的小说2018-12-09

昨天看了三体,一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他的文字让我想起来小时候读得《刑警队长》,作者是王亚平。那个年代的小说,文字又典雅,行文紧凑严谨,人的价值观也简单干净。和80年代的小人书一样,那是有门槛的。不是人人都能写作,出书的。后来,我就很少看国内的当代文学作品了。二月河的康熙,雍正系列还挺好。但是,文风也不如王亚平那样亲切,朴实。后面的当年明月,我就觉得已经比较业余了。再后面冯唐什么的,就觉得还是宣传厉害,文字都是有点虚张声势的,矫揉造作的。剩下的那些网红作家,什么政坛作家。包括什么毕淑敏,王安忆,还是什么铁凝,几乎就是味同嚼蜡。

严歌苓还行,但是都不如王亚平那个时代的作家那么自然。后面的那些作家,都是有点为了写而写。就好像看过去的老电影,即使拍摄手法很落后了,但是电影故事本身非常自然。起承转合完全一气呵成。戏剧节奏非常紧凑。看完了之后,你会非常入戏,沉浸在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中,忘记了那是一部电影。可是,现在的好多电影,让你都很容易出戏。要么看不进去,要么就是各种熟悉的套路。感觉上和现在的明星的整容脸一样,难以下咽。你很难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

所以,就艺术这方面来说,最近这几十年人类到底有没有进步。商业和艺术到底是什么关系,很难评判清楚。

单只就国内来说,我没有觉得改革开放以来的商业化,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真地产生了什么推动作用。

今天看了张艺谋的《影》,画面是近乎黑白的水墨画为背景,场面很美,情节也算是比较紧凑和设置合理了。一个阴谋套着一个阴谋。应该算是近期比较不错的作品了。但是,市场反应平平。观众已经变了。由于电影制作多年的粗制滥造和以前的对于市场信任度的无情挥霍,稍微有一点鉴赏力的观众应该已经对于目前的电影审美疲劳了。市场已经被投机取巧者给毁掉了。加上网上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能欣赏张艺谋这种作品的买票看电影的观众已经不多了。

中国好多事情都是这样,股票市场弄个乌烟瘴气,股票市场毁了。足球市场也毁了。电影现在也是。一个行业如果不能阻止这些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的从业者进入,放任他们占消费者的便宜,欺骗消费者并从中获得暴利。最后就是这整个行业所有的从业者买单。消费者无法分辨良莠,内部人又沆瀣一气,或者明哲保身,最后就是把整个市场毁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念《刑警队长》那个年代的小说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