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经济学》中隐藏的秘密——人为什么会变得富裕?

看到红绿灯,你会是什么反应?按照我们从小听到的理论行动?“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吗?你相信在交通信号灯背后还藏着经济学吗?

读完美国作家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所著的《糟糕经济学》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196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


她认为世界变得富裕,主要不是由于物质原因,而是由于一种思想和情感,一种对中产阶级及其平等自由主义的新崇拜。她被誉为是当代“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

而《糟糕的经济学》则是她的一部被认为是一本颠覆现代经济学的“甜言蜜语”之作。


与其他的书籍不同,想要读懂这本书一定要看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因为前言部分已经直接告诉我们书的宗旨——让我用电梯推销术的语言说服你:若想更好地发展经济学,我们需要构建人文经济学。

什么是人文经济学暂且先放一下!先看书的名字《糟糕的经济学》,糟糕经济学最初是由格洛丽亚·奥里吉,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琼·尼科德研究所哲学家提出的一项人们对低报酬的诡异偏好的研究产生的。

糟糕经济学的研究发现:只要没有人抱怨,人们均诡异而普遍地倾向于马马虎虎、不尽人意的结果。

比如一件物品标价很贵,但是顾客经过一番跟老板的沟通,就有可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到手。在所有的交易中,双方貌似达成了两重交易:一个是双方都宣称希望获得好东西的官方协议,另一个是双方达成默契,不仅允许而且期待对方打折扣,沟通的过程也许只是顾客称赞了老板今天的发型很好看,老板一瞬间觉得这位顾客极为顺眼,低廉的价格就谈妥了,而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亚当斯密称之为“说话的能力”,这种被他称为“看不见的手”的互动方式,就是人文经济学的直观体现。


回到开篇的问题——交通信号灯,首先交通信号灯对人来说确实是有意义的,红灯亮起,让人停下,这是一条规则,而且是自动执行的,因为红灯会变绿。另外,监控摄像头可能会捕捉到车牌,交警也可能正在看着……

所以,红灯是约束,也是游戏规则,意味着国家对司机的管控。标志着文明的存在,并将文明造成的争议合法化。红绿灯这个系统的出现,让一些司机感到欣慰,也让一些司机感到恼火,这取决于他们各自对国家,对机械发明,对交警的态度。

一个负责的司机,哪怕夜半三更经过无人的路口,即使自己很匆忙,看到红绿灯依旧会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他接受这种应急奖励机制;然而一个差不多先生一样的司机,即便自己不是很着急,大白天也会堂而皇之地闯红灯,因为激励措施规则是对他自主权的挑战。

所以,很多时候,行为并不仅仅是行为,行为是思想的产物。


康德说:“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觉是盲目的”意思是让头脑中的概念变得可以理解和让直觉变得可以理解同样有必要。比如韦伯对于人文主义的诠释:研究由人类灵魂产生的观点,而非从人类行为得出的观点。

就像投资这种行为,马克思说:当利润有10%的时候,便会有人蠢蠢欲动,利润达到50%,便会有人铤而走险,利润达到100%,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这就正如拉赫曼所说的:“每个所有者对其投资支出的判断……取决于他对未来的主观预期”意思是说,这是由思想决定的,这是一种思想行为,也就是说经济学需要的是超越行为主义的人类心灵理论。


而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人文经济学。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很久之前就已经在著作中提及到了人文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他称之为修辞学,说服力。但他的追随者们却并没有沿着亚当斯密的步伐,反而搁置了对语言、说服和人类意义的研究,转而研究只想要得到可预测的机制。

通读全文,会发现名人很多,经济学家更多,名言也很多,引用的文章却更是数不胜数,如此多的论著对于人文经济学的讨论,研究,可以显现出人文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坦言,所谓专家,分析学家对于修辞这种应用的怀疑是不具说服力的,那些社会学家或者政治学家的怀疑也是不合理的,甚至连经济史学家的怀疑也不可信,因为19世纪的主要社会发现已经在科学层面证实了早期人文经济学的发现。

人为什么变得富裕?世界为什么变得富裕?普通的男女无需受人支配时,当自主的成年人享受到尊重和自由时,他们会变得极具创造力,同样也会极具生产力。这才是人文经济学的科学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糟糕的经济学》中隐藏的秘密——人为什么会变得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