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幸福寻根之旅

文/画虹

雨点在飞奔,树叶在呼啸,即从巴峡穿巫峡,高铁以300的时速子弹一般射出,速度,时间,空间,古代人能想像现代人日行千万里的模式吗,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从巫峡到巴峡用了多长时间,那时人们的时空观是怎样的。

一家三口时隔四年又一次结伴下西南,四年前孩子高考结束,我们陪他一起到贵阳奶奶家,这次结伴一起回奶奶的老家,重庆市梁平区回龙镇,一是看望回到老家的孩子奶奶,用老公的话说,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再就是给老祖公们敬香,添土,对从未回过四川老家的儿媳妇和孙子来说,也算是一次寻根之旅了。

火车随拍即景

一家三口的自拍模式

下了高铁,外面居然稀里哗啦下得很紧,巴山夜雨涨秋池,看来这雨是代表一定仪式感的,用对山川大地的清洗表达一种郑重和追远。

风高雨急的重庆北站

第二天早餐吃的是地道的重庆小面,之后从重庆北站坐动车到垫江下,又打90元的的,来到孩子奶奶的老家,重庆市梁平区回龙镇,这里原先属于万州市,后来划归重庆。在火车上就深深感受到巴蜀大地的秀美,直至到家之后,亲人们扑面而来的热情,美味爽口的饭食,安静质朴的小镇,更让我们感受了游子归乡的安宁与幸福感。

傍晚,一家人沿着小镇的长桥漫步,大孙子搀着奶奶的手,听奶奶讲那些过去的故事,高能的奶奶把众多亲人关系梳理了一遍,八十七岁的老人家如数家珍,包括各个重孙的名字,都一清二楚,如同一个将领对自己的队伍了若指掌。真的敬佩眼前这个背略有些驼的老妈妈,她是整个家族的活字典,灵魂性人物,所有故事的起源处,家庭地图的重要枢纽,说起话来不说是铿锵有力,最起码也底气十足抑扬顿挫,关键是思维活跃,叙述明白,所有涉及的人物、地名、故事,脉络清晰,绘声绘色,不由听得人着迷。

回龙镇的长桥
牵着奶奶散步
这是奶奶当年上学的地方

谈到兴致处,87岁的老奶奶和81岁的老弟弟,一个拉起二胡,一个唱起“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76岁的舅妈,里里外外忙活,中午做出一大桌菜,晚上又张罗了一大桌,从采买洗烧到最后收拾桌椅碗筷,完全不让任何人插手,集中体现了四川人的坚韧、吃苦,勤劳能干又积极乐观的品质。最有意思的是进门不久她拿出三块一丈开外的红布,让我们一家三口裹在身上,举行一个欢迎仪式,口中念念有词:走一方红一方,金银财宝屋头装……

姐弟俩一拉一唱
奶奶虚心向孙子请教

走一方红一方

大孙子拉着奶奶长桥散步

几天来雨一直没断,本来讲好要到汪家院子以及陈家大院去给爷爷奶奶两边的祖公上坟敬香的,都未能成行。老老小小守在家里,吃吃零食,摆摆龙门阵,欢声笑语,祥和欢喜。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们心目中佳节团聚阖家欢乐的样子吧。

每天都是满满一桌菜

幸福一家人

此次回乡之旅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四川人。

准确说是巴国人。春秋时代建立以江州(今重庆)为中心的巴国,也就是重庆这一带。重庆之外称蜀国,所以九七年国家设立重庆直辖市,目前重庆人只当自己是重庆人,并不当自己是四川人。但在我们眼里,好像区别并不大。

在全国众多省份中,四川绝对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省份。提到四川人们会想到,麻辣,火锅,盆地,天府之国,武侯祠,杜甫草堂,乐山大佛,长江,嘉陵江,都江堰以及东坡的眉山。以前人们对四川人的称谓:川军,川耗子,棒棒,川妹子,辣妹子,带有时代烙印以及某种特殊视角,但通过婆婆家这个小窗口,以及去年春天我们全家重庆成都半月游的体验,我眼里的川人坚韧有余,幽默乐观,勤快能干,吃苦耐劳,干脆利索。就象说话,无论男女老少,那种抑扬铿锵又婉转的腔调,既有坚定的气势又自成一派音律风格。四川话中最著名的那句:雄起!自带巴山蜀水卓而不群的气势,气质那一块拿捏得死死的。尤其是川妹子的声音,爽朗婉转,嘎嘣溜脆,听起来就让人舒服。这里人说话,好多都带着书面语的味道,什么其一如何,其二如何,奈何怎样怎样,用起词来是一本正经的贴切,而生活中的语言又十分可爱生动,把肉叫作嘎嘎,鞋子是孩子,舒服是巴适得很,不行叫要不得,可以就是要得要得,一个段子说,这边公交车售票员提示乘客的话是这样的:各位乘客请注意,前面坡坡有个弯弯,请你抓住杆杆……

有趣有料。

舅公亲自下厨

四川人特别能干,能吃苦,来到老公的舅舅家这几天,从孩子奶奶、舅公、舅婆身上,还有舅公的下一辈,或是听他们转述的老祖公的故事中、一一得到印证。

甚至走楼梯下楼的人也是我看到的所有城市中最多的,而在其他地方,大多数人宁愿排着长长的队等电梯,而可爱的四川人则大包小包杠杠地大步走下楼梯,气势同样拿捏得死死的。从舅舅舅妈口中转述,他们家的子女子侄大多都是在广州深圳一带打工,这么多年下来,都干的有模有样,有的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层。

小镇街景

雨中的小贩

到了十月六号,我们决定无论下不下雨,祭祖之行都要势在必行了。因为时间已不允许我们再等待。

此次我们来的目的之一就是带着孩子拜祭列祖列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想一想,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有源头,有长长的出处,几代人的更迭才轮回到你我的如今当下。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国情怀、家族传承、追根溯源,我们只敬天敬地敬祖先。从心理学角度,只有保持对祖先足够的敬仰,捋顺与每一代家族成员层层的关系,我们才能心安理得顺畅安稳过好我们当下的生活。个人的潜意识和家族中所有成员都相关联,包括逝去的先祖。每个人的世界也由个人和家族系统中所有人的关系塑造出来,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经验形成我们心理的深层结构,这种永远无法解除的血亲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大过于友谊以及家庭以外的任何关系。

还好,是细雨蒙蒙的天气。

我们一行六七人,打着伞,先是乘坐中巴车,之后步行,踩着泥泞来与这里如今活着的后人和已经逝去的先人进行有形和无形的链接。

远山如黛,水田屋舍俨然。第一次见到大大的柚子挤挤挨挨挂在树上,而且田间地头屋角随处可见,沉甸甸地挂满枝头。一簇一簇的竹林高且挺拔,青翠欲滴,稻田因雨水而充盈,小河满溢,灰鸭白鹅自在地于水边嬉戏。听舅公说,原先这里没修路之前,到梁平县城,即便早上五点多起床赶路,也得到傍晚才能到达。如今这里的村村通柏油路四通八达,各家各户或电动车或小轿车,出行再也不是问题。我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宽宅大院,两层小洋楼的格局,房前竹林,院中果树,比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格局要宽敞自由的多。

这才叫硕果累累

雨中的稻田

细雨迷蒙远山如黛

我们最先到达的是爷爷奶奶以及大伯二伯的墓地,细雨迷濛中我们为先祖敬香上贡烧纸钱,婆婆口中念念有词,诉说着追思和祈祷。

又辗转几程来到陈家祖坟,是婆婆的父母及外公外婆。走过祖先们走过的路,呼吸这里的空气,见证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婆婆一一指给我们看,哪一间屋是她的出生地,她在哪个院子长大,她的童年少年,不停絮说她的父母哥姐以及大家族的种种故事。在我心目中,婆婆就是老一辈四川人杰出的代表,吃苦耐劳,麻利干炼,聪明智慧,勤俭持家,养育三儿两女五个子女,皆善良忠厚勤劳优良之才,现在都各自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儿孙绕膝了。

“十二岁那年,家里一下走掉三个亲人。先是高大帅气的哥哥,在学校里打篮球太累,晚上睡得迷迷糊糊因为误喝了脏水,得了急性病,没能抢救过来,接着是我家父亲因为哥哥的死呕不过,不到三个月也去逝了,再后来是我的奶奶,那个大家族里的武则天,也因气恨交加去了……”

不到十二岁的婆婆背着四岁的舅舅,帮衬着家里的一应家务……

在婆婆的叙事当中,结束了祭祖之行。故事远远没有讲完,我们还会再寻找机会回来寻根的。

喜气洋洋的奶奶

金秋十月,幸福寻根之旅圆满收官,我们收获了满满的亲情,家乡的味道,先祖的故事以及我们对祖先的敬仰。这片丰饶的巴山蜀水灵秀之地,势必成为我们魂牵梦绕的梦中家园。

汪家老院子

泥泞中跋涉的寻根之旅

幸福之旅结束,来张合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秋十月,幸福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