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达芬奇密码》观后感

文 道道老

  《达·芬奇密码》是一部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布朗同名小说的悬疑惊悚电影,由朗·霍华德执导。汤姆·汉克斯、奥黛丽·塔图、伊恩·麦克莱恩主演,于2006年5月19日全球同步上映。

  主要讲述了一桩卢浮宫博物馆的谋杀案惊动了符号专家罗伯特·兰登,随着案情的深入,兰登发现所有的解密的密码都藏在达芬奇的作品中。

  影片忠于小说原貌,故事围绕着各种文化符号不断展开,一开场便是艺术圣殿卢浮官、达·芬奇名画、斐波那契数列,解密途中死海古卷、希伯来编码、郇山隐修会、天主事工会等又让人目不暇接,文化蕴涵了艺术、文学、数学、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众多领域。此外,小说中还使用了不少的双关话,文字游戏的方式增添了故事情节的神秘感,故事人物解读双关语、重组字母的环节充满了智慧与幽默,皆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厚厚的一部书竟然被不到三小时的电影给囊括,确实让人佩服。

  影片正如小说,援引了大量相关的艺术史、宗教知识及历史掌故或野史,但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进行了自我化的改造,使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命。这种挑战传统的做法最初源于现代主义作家,但在后现代派小说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作家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以及《最后的晚餐》——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最有意思的是作家对《最后的晚餐》的注释。且不说将人们传统上认为画中皆为男性的十三人说成是十二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连一向为世人崇拜不食人间烟火的耶酥基督,也被作家从“神”还原为“人”,并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而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不能不说是大开脑洞。

  故事分明线和暗线多重发展。明线就是兰登教授对圣物的追踪。这条线贯穿影片的始终。兰登教授对于历史知道的熟练运用和对符号的奇妙解读增加了故事的逻辑性和趣味性。暗线有几个。一个是警官法希,他由于受到误导从开始就坚定地认为兰登教授就是杀人凶手,一直在追踪兰登教授。后来发现自己是被利用了,而且死了这么多人,很受打击;一个是教会保守派,恨透保护者,一直追踪他们和圣物予以摧毁;一个是保护者,多年来一直保护圣物并隐藏踪迹。几大线索错综复杂,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故事情节也是多重翻转,并且在故事发展中,随时有小翻转,你看着这个人是个帮助你的人,下一秒他可能就是你的敌人,害你于死无葬身之地,真是随时有地雷,让观众时时不敢放松注意力。最后的结论也是大出观众意外。

  看了这部电影,深切地发现人若被洗脑了,危害太大了,不知能做出什么事来;还有就是宗教不是以善为本吗?发现为宗教从历史上来看真是血流成河啊,一部宗教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影片的画面也很恢宏,法国的卢浮宫还有英国的著名教堂,里面的艺术内容都出现在影片中,让观众享受到艺术的美妙。

  所以这部片子从文化,艺术,悬疑,推理,恐怖,宗教,历史等多方面,成为观众喜爱并享受的影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达芬奇密码》观后感)